第4182期 2018-03-01

小学生早上推迟上学,并不是痛点

郭墨墨  

与君共赴

2259
导语

又到开学季,这几天浙江和黑龙江两省教育部门连续发布了通知和指导意见,要求学校保障学生睡眠,落实推迟上学。过去的教育观念中,早,无疑是对学生无比正常的要求。如今推迟上学的理由是什么?家长和学生会怎么看呢?…[详细]

小学早上推迟上学,理由很充分

黑龙江的要求是: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高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上课时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浙江省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点,冬季还应适当延迟。

这些规定的基本出发点,是卫生部、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GB/T17223-2012):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不应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

而据2016年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显示,睡眠是浙江省学生发展指数中较低的指数之一,在被调查的四年级学生中,只有54.1%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9小时及以上。

黑龙江省调查了9万余名不同职业家长、学生和教师和相关人士。“从反馈的情况看,对推后早晨到校时间这一改革举措,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持支持态度,得到了社会各方的普遍认同”。

初衷是减轻学业负担,保护低龄学生成长发育中的身体,并且有实地调查结论和相关科学标准作为依据,应该说,这样的政策出台无疑是有理有据的。

有媒体梳理了各地的情况后发现,其他地区虽未直接发布标准或意见,但很多学校都已经是差不多的做法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后面的跟帖里,反对的声音却也不小。

效果未必明显,“接送难”等次生问题不小

其实反对的理由也很清楚,那就是通知与指导意见看上去都很正确,却很可能实现不了原先的目的,反而带来新问题。

1,一些学生直接跟帖抱怨,推迟上学时间,但是课程和学业安排并没有减少。作业没有减少,只是做作业的时间延后了,反而可能让学生的休息时间也继续推后。

2,很多家长在新闻跟帖里直接提出,学生推迟上学会和自己上班的时间安排发生冲突,对双职工家庭直接构成了挑战。

长期以来接送难就是一个重大民生话题,尤其是“接”。因为学校下午放学早,所以很多双职工家长不得不长期请假、早退甚至以辞职来应对,形成了所谓“三点半”社会问题。而现在把到校时间也延后,继续压缩了很多家长本已费尽周折、辗转腾挪的时间,让“送”也成为难题。

3,有地域、城乡等实际问题。东部地区凌晨4点天就大亮,延后上学可能和本地作息习惯不符。

城市与农村生活有各自实际,很多农村地区学生本有早到学校的习惯。在大城市,推迟上学可能导致早高峰城市拥堵加剧。

加大教育投入,发挥学校公共职能,不把学生当包袱或麻烦

说到底,当前教育的评价指标没有改变,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心知肚明,不搞好学习,中考、高考面前吃亏的只能是自己,未来社会竞争中失败的风险只能自己承担。

所以,虽然有新闻报道,杭州两城区倡议:作业10点做不完,可以不做。“如果您的孩子晚十点后还没完成作业,我们建议选择不做,只要您郑重签字,第二天递交给老师即可。”但显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坦然签字。

不能忽视的是,学生到校时间安排背后,有个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责任和安全责任分配问题。

事情真正的痛点是相当一部分家长“接送难”,尤其是“接”,即所谓“三点半”问题。现有不断压缩学生在校时间的做法,会加剧“三点半”问题。

2016年感动网友的照片,郑州某小学语文老师朱海淼为提早出发赶到学校,让自己的孩子睡在后备箱2016年感动网友的照片,郑州某小学语文老师朱海淼为提早出发赶到学校,让自己的孩子睡在后备箱

从学校的角度,有很多理由支持这样做:第一,老师们本已经承担了很长的工作时长,很辛苦。减学生的负,也应该减老师的负。第二,学生留在学校里面,课余安全问题不能不考虑。第三,现在各地早已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这样做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第四,学生放学后的代为监管问题,可以由社会力量,民营的托管机构来辅助解决。

但是相反的意见同样不能不考虑:

学生在校时间一再压缩,学习质量能否保证要打上问号;学习督导的责任被大比例分担给了家庭,学校责任减轻,是否科学合理。

很多学生家长本就在抚育孩子和谋生之间苦苦挣扎,一再缩减的学生在校时间安排,会明显加重家庭负担,给很多家庭造成难题。

公立学校的运动、科研、图书馆等设施本是公共资源的组成部分,如此短的在校时间,会对公共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而安全问题,宜通过保险等方式来解决。现在社会上还缺少成熟的民营托管机构,让学生在留学校无疑是更安全的选择。借鉴国外经验,让学生课余在校参加体育运动和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

而学校和教师的负担问题,应当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逐步解决。

所以人们看到这些通知和指导意见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背后不能搞一刀切的要求。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