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7期 2018-01-05

应该把“坏孩子”送进“集中营”一般的工读学校吗?

王阳  

特约作者

2259
导语

为防治校园欺凌行为,教育、公安、民政等11部门不久前共同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这份方案提出:对于情节恶劣的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到工读学校进行教育。对此,很多人下意识的就拍手称快,表示支持——且慢,你可知道,豫章书院就是一所工读学校吗?…[详细]

用“豫章书院”对付“校园恶霸”?

提起校园欺凌,很容易联想起近年发生的一桩桩可怕的新闻事件——女生抽女生耳光抽到伤残的、7女3男扒光一女生的、小学生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的。这样的恶行,很多网友光是想象一下都觉得受不了,进而认为这种“恶”是普通手段矫治不了的。把这些人送到“工读学校”里“改造“——在人们印象中运用“棍棒”来使人改过自新的地方,很多网友自然拍手称赞。

很多网友认为把“问题学生”送去工读学校是个好做法很多网友认为把“问题学生”送去工读学校是个好做法

工读学校真的能“改造”一个“坏孩子”吗?看看工读学校里的“棍棒”是怎么运用的吧。

据报道,在湖南邵阳地区唯一的工读学校——邵阳市青少年教育学校里, 老师会拿着四五十厘米长的竹片,把调皮的学生抽哭。学校一周要上两次举报课,一共有91种行为可供学生间互相举报,包括试图逃跑、打架、走路脚擦地严重、说方言不说普通话等,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举报两次。而邵阳市青少年教育学校的领导对于体罚的解释是: “这些孩子,你不拌一些蛮(注:湖南方言,指强硬),他会服你?”在谈到“鼓励同学互相告密”时,校领导竟然会“不自主地笑出声”,并说:“举报很好玩的,有的时候小孩讲起来笑死人”。

去年底引发舆论聚焦的南昌市豫章书院,性质上也是一所工读学校。对待所谓“网瘾”学生的方式是“虐待”——关小黑屋、挨龙鞭、无休止的军训、对老师和教官绝对服从,学生把豫章书院比作“现代集中营”。而豫章书院的老师和一些家长则申辩:“只是轻微体罚学生”,“这都是为孩子好”。

豫章书院被媒体披露后引发公愤豫章书院被媒体披露后引发公愤

这种做法有用吗?体罚学生,不会让孩子们知错。医学心理学上将体罚孩子的结果称为social learning(社交学习)。学生被老师打,不但不会认识到错误,反而会感觉“只要我在体力上胜过对方,就可以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互相举报揭发,会导致怎样的人性之恶,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

在讨伐豫章书院的文章、跟帖里,每个网友都知道这些做法有多么可怕和操蛋。然而,应用在“校园恶霸”上,就没有人觉得不妥了?

“棍棒”加“监禁”矫正不了“问题孩子”

网友们想的大概是,“校园恶霸”们实在是太过可恶,而法律又很难惩治他们,因此希望让工读学校提供一些灰色的“棍棒教育”,能够让“坏孩子”受到真正的惩罚,“以牙还牙”。用身体遭遇一定的痛苦来刻下“不能做坏事”的印记,又不至于过于摧残他们,进而起到矫正作用。

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这种论调的核心在于“惩罚”,希望工读学校能起到“看守所”、“集中营”乃至于“监狱”的作用。的确,“监狱”这种惩罚是有可能矫正一个罪犯的,但监狱通常针对的是成年人。但是,现在需要矫正的是“校园恶霸”,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特点在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与定型——这不是给他们“找理由”而是客观事实。强调“惩罚”,尤其是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用“看守”的形式进行惩罚,不可避免的效果就是会让这些未成年人背上极重的心理负担,背上大量负面情绪,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严重的对立乃至憎恶的心态,而这些心态情绪还会交叉感染。

以上还只是理论上的问题。现实中,甚至根本就找不到仅仅是“略施惩戒”的工读学校。这是因为法律对工读学校的授权不够明确,对于如何管理和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学生的人身自由等问题,都没有相关的规定和监督。这使得工读学校存在两种趋势——

其一,大量工读学校正在“去工读化”。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工读学校招生对象必须具有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九种“严重不良行为”。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对于就读工读学校的原因,71.4% 的工读学校学生选择“在原校学习成绩差”,选择“有犯罪行为”的只有11.3%。

这是因为,工读学校长期实行强制入学政策,后来改为自愿入学,这导致许多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符合入学条件的未成年人选择不进入工读学校,许多工读学校生源锐减。为了生存,开始“去工读化”,放宽了招生条件,招收普通学生。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工读学校的教育定位出现了严重的错位,起不到矫正学生的作用。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原郑州市工读学校)一名教师说:“工读学校要定位在引导学生的转化上,如果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就与普通学校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工读学校”显然矫治不了“校园恶霸”。

其二,就是“豫章书院化”。父母把孩子送过来,就是希望学校能够用“惩罚”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这些学校为了赚更多的钱,不管学生有没有“严重不良行为”,只要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和学校签了约交了钱,就能送孩子进来。孩子在里面经历了殴打,饿饭等折磨后,被驯服,短期内显得乖了,然后学校再把孩子交还给父母。这样的办学者,哪会管是不是“过于摧残”孩子?

这样的“工读学校”能矫正“校园恶霸”吗?也许会有一些,但可能从里面会出来更多的反社会人格者。

未成年矫正就是很麻烦的事,不要幻想着走捷径

对学生进行殴打、折磨,明显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了。为什么这样的工读学校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很大的原因在于,一些孩子的父母,对体罚行为持默许甚至公然支持的态度。某民办矫正学校的投资人曾透露,家长实际上是默许体罚孩子的,甚至还有一位家长跟他说:老师,你可以打得狠一点。(《一个戒网瘾学校投资者的自白:如何办一所利润100%的“集中营”》 谷雨实验室)

一些孩子的父母,对体罚行为持默许甚至公然支持的态度一些孩子的父母,对体罚行为持默许甚至公然支持的态度

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除了认识上的错误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懒”。在他们眼里,所谓的“管教”简单粗暴就行,家长自己没空跟这些“问题孩子”耗着,就委托给他人,认为打一顿就能让孩子乖乖听话。他们甚至没思考过“棍棒教育”以外的,矫正“问题孩子”的办法。

另外的原因也在于,教育本身太难了。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想把弟弟送去类似豫章书院的学校,求推荐?》,有个叫“水烛”的教师答主说出了一些家长的心声——

“外界能影响一个人的东西真的很多,游戏、动漫、小说、同学、朋友、一件无人预知的突发事件、一句无心之语……尤其在13、14岁这种叛逆期正盛的时候,许多孩子会把之前父母和老师做的所有努力都化为灰烬。有为了所谓的爱情奋不顾身,打胎堕胎,荒废学业的。有为了兄弟之情两肋插刀,被打伤住院的。有被朋友影响逐渐堕落,浑浑噩噩的。”

“这里面有许多的确是父母教育方法以及关心程度不够等问题。但也有一些的父母聪明、能干,关心孩子,与孩子经常谈心的,与老师经常沟通。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可能效果就完全不一样的,甚至会出现反作用。”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一些父母会萌发强烈的把孩子送去工读学校的想法。

然而,也正是因为教育很难,解决问题没有简单的办法,家长、学校和社会才必须更加耐心,不能怕麻烦。国际教育界的普遍看法是,对未成年罪犯不应该使用“监禁式”矫正,而是应该采用“非监禁式”的矫正,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社区矫正”。比如让“问题孩子”们做社会服务项目,做些家庭活动项目,对他们进行保护观察,专人对他们进行特别指导,或者进行远程学习等等。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温吞水,不够彻底直接,也缺乏做这方面指导工作的人才,不及“棍棒教育”或“监禁措施”来的直接。但如果目的真的是希望这些人有朝一日能改过自新而不是单纯的惩罚他们,就只能用这些看起来很麻烦的办法。

目前,我国还没有很好的社区矫正制度,来对付“坏孩子”。但这正是社会需要去好好努力建设的,人们需要对制度建设有一定的耐心,人们也应该给“坏孩子”们更多的耐心。诉诸于豫章书院式的工读学校,并不是答案。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