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0期 2017-12-29

为什么说环卫工在中国是高危职业?

魏巍  

讲道理

2259
导语

12月22日凌晨4时40分,7名环卫工人在哈尔滨二环桥上被车辆撞倒,5死2伤。仅仅在2017年,哈尔滨就有至少十名环卫工人因交通事故身亡,永远消失在“凌晨四点钟的城市”。环卫工人,他们每天默默清扫城市的同时,也把脑袋系在了裤腰带上。…[详细]

环卫工是中国最危险的职业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逢年过节,环卫工人总要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接见和慰问,企业和商家也会在这时候捐助或者宴请环卫工人,互联网上也会出现诸如“少放鞭炮,让环卫工早回家过年”之类的策划。

说真的,真心也好,作秀也罢,看客们是被感动的一塌糊涂,而环卫工人怎么想的好像并不重要。毕竟在“少放鞭炮,让环卫工早回家过年”的策划之后,环卫工人可没少扫一把鞭炮纸。

更何况,环卫工人最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他们365天在危险的车流里穿梭,如何保障环卫工人的安全,并没有引起有效的关注。

探访哈尔滨车祸死者家属

就拿此次出现事故的哈尔滨来说,据“谷雨实验室”的统计,2017年已经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导致环卫工人身亡的事件:新年头一天,两个环卫工人在哈尔滨二环桥上被撞身亡;11月中旬,两名环卫工人在道里区清雪时被撞身亡;12月10日,哈尔滨遭遇今冬最大降雪,公路大桥上3名环卫工人被撞,1死2伤。

在事故频繁的背景下,说中国环卫工人是最危险的职业并不过分。美国劳工统计局2014年更新的《美国致命职业伤害普查》显示,美国最危险的职业是伐木工人,每十万人死亡人数是110.9人,死亡率1.1‰。环卫工人排在第13位,死亡率为0.16‰。

环卫工是一个生存状况常被忽略的群体环卫工是一个生存状况常被忽略的群体

哈尔滨是中国首个制定《城市环卫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条例》的城市。2017年4月17日东北网的一篇报道显示,自2015年《条例》实施以来,哈尔滨环卫工人共发生交通事故147起,死亡31人,而哈尔滨市的环卫工人总数有23000人左右,死亡率将近1.35‰,不仅远远超过美国环卫工人的死亡率,更是超过美国最危险的职业——伐木工人的死亡率。

这不只是哈尔滨一地的问题。2014年中国江苏网报道,江苏常州一家环卫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2007年至2014年,常州全市范围大约有5000名环卫工人,每年在岗位上非正常死亡的就达10多人

谁“杀死”了环卫工人

环卫工人死亡率高,这与他们的工作环境息息相关。环卫工人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中穿梭前行打扫卫生,常年与大大小小的车辆擦肩而过,但凡有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事故。“谷雨实验室”和《冰点周刊》采访的哈尔滨环卫工遇难者家属就说:“干这份工作,脑袋系在裤腰带上。”这是东北俗语,表示命悬一线。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哈尔滨二环路属于城市快速干路。根据现行国家卫生标准规定,普通城市道路的机械化清扫率应该达到40%,机动车快车道全部实行机械化清扫。所以,按理说高架桥、立交桥桥面都应该全部采用机械化清扫,北京、上海、济南等城市都是采用机械循环作业的方式。既然如此,7名环卫工人凌晨清扫桥面,是道路条件不允许机械作业还是环卫公司没把他们的生命放在心上,有待进一步调查。

老弱病残争环卫老弱病残争环卫

此外,大部分的环卫工人年龄都不小了,行动和反应能力难免迟缓,在紧急情况下有可能应对不及。《一线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W市一线环卫工人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为主,其中50岁以上占比74%,40岁以下的环卫工人仅占被调查者的2.1%。并且,环卫工人大多来自外地,广州环卫工人当地人的比例仅为6.8%。

中老年在危险的路段清洁马路,大多数时候,唯一的安全措施就是一身反光工作服。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连这身反光服有时也会坑惨环卫工人。2014年初,郑州在13天内有4名环卫工人相继被撞身亡,《大河报》经过暗访后发现,环卫公司给工人配的反光背心批发价多在10元以下,最便宜的仅3元,洗两水就没什么效果了。而交警身上的闪光服价格最少在130元至140元。

2011年,武汉的一位环卫工人每天带着3岁的孙子扫马路2011年,武汉的一位环卫工人每天带着3岁的孙子扫马路

要知道,环卫工人作业时间很多时候都在凌晨4点至6点,这个时间点被称为“致命两小时”。因为人这时往往会感到非常疲惫,加之视线不好、车少、车速快,很容易发生意外。而环卫工人在作业时往往都是弯下腰的,所以反光服是避免事故发生最直接的信号。一旦容易洗得发白,那穿不穿反光服就没什么意义了。

为什么不能等到天亮再清扫?《工人日报》曾采访的一家环卫公司负责人称:“早高峰开始后交管部门是不允许上路打扫的,只能赶在7点之前打扫干净。”

超负荷工作致使环卫工人注意力下降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据《工人日报》报道,在贵阳,每位环卫工人每天至少要清扫6000平方米到8000平方米的街道,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而根据住建部的规定,根据道路级别的不同,每天人均清扫面积从3800平方米至6800平方米不等,很多城市的环卫工人都是超负荷作业的。

每天必须12小时在路面值守以时刻保持路面的清洁,环卫工人只能蜷缩在马路啃馒头、打瞌睡每天必须12小时在路面值守以时刻保持路面的清洁,环卫工人只能蜷缩在马路啃馒头、打瞌睡

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也大。现在很多地方都实行路面保洁市场化运作,环卫承包给了环卫公司,政府出台相应的考评措施。比如福州市鼓楼区的量化考核标准,评分90分以上的,全额拨付经费还给予一定奖励;85分以下的,不仅得不到利润,还会扣发管理费。

为了不被扣费,许多环卫公司都加强了对环卫工人的考核,有的公司甚至出台“垃圾落地不超十分钟”的规定。这些规定,让环卫工人不得不时刻在路面上穿梭,一旦发现垃圾就赶紧清扫,顾不得来往车辆。

让环卫工人安全体面的工作,没那么难

在很多人眼里,环卫工人是典型的“三低”代表——低收入、低学历、低技能。

根据“谷雨实验室”和《冰点周刊》的报道,此次遇难的哈尔滨环卫工人每月收入仅两千元出头,上桥清扫每月多一百元,而哈尔滨市2017年最低工资是每月1680元;而在学历上,以广州为例,90%的环卫工人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并且中国环卫工人的工具大多还是扫帚、簸箕、铁锹,只要四肢健全就能胜任,不要求有什么特殊技能,但也不会培养任何技能。

鉴于此,除了需要“自我感动”的作秀时刻,很多人对环卫工人都是忽视甚至鄙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卫工人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的环卫工人表示“受歧视,不被尊重”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国外机械化清扫

让一线环卫工人安全、体面的工作很难吗?其实并没有。

为了安全,能采用机械化清扫的道路都要机械化,不要让环卫工人为一张纸一片漂浮物去快车道上捡拾。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大规模机械化道路清扫,都能极大的降低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保障他们的安全。在大规模机械化道路清扫的美国,纽约只有9000名环卫工人;而作为垃圾分类榜样的日本,东京只有2000名道路清扫工人。

除此之外,还要给环卫工人最起码的安全保障。现实情况中,环卫工人不仅工资低,无劳动合同也是常态,这使得他们一旦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也很难被认定为工伤。而在国外大部分国家,环卫工人是按照劳动法纳入企业职工范畴,工资、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都可以解决,并且收入也不低。

在中国,环卫部门是事业单位,但绝大多数一线环卫工人都是编外工、临时工。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环卫部门约有4.3万人,其中正式职工9%,主要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编外职工26%,临时工65%,主要从事一线工作。身份不同待遇也不相同,财政负责正式职工的工资,而大量一线环卫工人都是由环卫公司解决的。

哈尔滨车祸遇难环卫工居住的小巷哈尔滨车祸遇难环卫工居住的小巷

按照国家标准,环卫清扫保洁作业每平方米定额应该在10元以上,但是从福建省总工会和住建厅的一份调查看,福建省大部分县市招标价格在4元-5元之间,约有23%的市县每平方米招标价格低于3元。而保洁公司还要赚钱,这样一算,环卫工人的工资只能被压得很低。

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在成本测算或财政拨款时,将环卫工人职业卫生健康方面的费用,包括常规体检费用、职业健康专项体检费用和劳保用品等一并考虑,专款专用。同时,如果大规模的推广机械化清扫,那有些地方可能用不了非常多的环卫工人,对于可能存在失业风险的环卫工人,应该对他们进行技术和职业培训,让他们尽可能的找到糊口的工作。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