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6期 2017-11-25

幼儿控制术:为什么针扎孩子成了某些幼师的首选

张德笔  

笔哥

2259
导语

全国人都在关心孩子的命运。梳理过往案例,可以发现,在虐童者眼中,针扎似乎是首选方案。为什么会这样?…[详细]

一针扎下去,可治百病

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互联网时代。人健忘,互联网是有记忆的,通过梳理不难发现,针扎幼儿,不约而同地成了某些幼师虐童的首选方案。

2017年4月,河南宝丰县西街欣欣幼儿园一幼师,对20多名3岁左右孩子进行针扎。幼师被刑拘。

2016年11月,河北石家庄未来强者某连锁幼儿园生活老师,对4名幼儿进行针刺、恐吓,领刑九个月。

2015年11月,吉林省四平市红黄蓝幼儿园约30名幼儿遭幼师针扎。4名教师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到二年十个月。

2015年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民族幼儿园,一名24岁的女教师因针扎4名幼童被警方行政拘留15日。

2014年11月,陕西咸阳市彩虹幼儿园三幼师,利用医用针头,先后多次对5名小孩实施针扎。三人被行政拘留。

在幼儿园在校人数不断飙升的趋势下,或许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类似新闻。

2007-2015年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走势图  图表来源:《2016年中国幼教行业发展现状回顾及未来前景预测》2007-2015年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走势图 图表来源:《2016年中国幼教行业发展现状回顾及未来前景预测》

案例还有很多,没必要一一列举了。抛开情绪层面的激愤,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幼师不约而同地选择针扎的方式惩罚幼儿?

可以大胆断定,明显涉嫌犯罪、至少违法的行为,能够被某些幼师看重,一定是因为这种方式有效,利于她们工作的开展。

要的是恐惧,不是物理伤害

来看两份判决文书。2016年10月,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对2015年11月发生的四平市红黄蓝幼儿园4名教师针刺多名孩子案件宣判。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很多孩子在证言中表示,被针刺的原因是“不听话”。

2017年5月31日,辽宁省建平县人民法院判决显示,被告人王某某系建平县黑水镇金萌幼儿园教师。2016年10月份王某某因其看护的“芽芽”班的幼儿吵闹、蹦跳、不睡午觉等多种原因,用大头针多次扎6名幼儿,造成6名幼儿脚部不同程度受伤

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1、针扎之所以有效,恰恰是因为它可以治理幼儿的种种不听话。这些不听话贯穿幼儿在幼儿园的所有时间,比如上课说话、不好好吃饭、互相打闹、不睡午觉、无来由哭泣等。

虽然大家情绪愤怒,但冷静想一想,其实没有那么多变态幼师。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是温顺的女儿,和善的同事,值得信任的好友。她们之所以要采取不可接受的非常手段,本意并不是想给班上的孩子造成伤害,而是她们发现,这是最有利于进行管理的方式。“听话可以不扎,不听话还要再扎”已经成了一些幼儿的心理预期。

2、针扎之所以能作为惩罚手段,在于它的隐蔽性。即使把所有虐童者都当成十恶不赦的人,她们也要考虑做坏事的成本。一旦被家长发现,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也是针扎流行的原因,在当时有非常强烈的疼痛刺激,但不会留下明显痕迹,疼痛感可能也不会持续。

孩子回家不告诉家长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受到了威胁,第二种可能是孩子确实忘记这件事了。作为一种惩罚手段,针扎几乎具备了所有的优点。而之所以有些幼师不嫌麻烦,蹲下身子,在孩子的脚上扎针,是为了把这事儿做得更隐蔽。这样,即使一些细心的家长,可能也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异常。

脚趾上的针扎伤口很难发现脚趾上的针扎伤口很难发现

全世界最难做的工作之一 ,全世界最难搞定的人群之一

在最近曝光的一则由家长拍摄的视频中,家长质问幼师“为什么要打孩子”,其中一个幼师带着哭腔说:“我控制不住。”

“我控制不住”这句话被骂得很惨,但这非常能说明幼师的真实心态。必须要承认,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难搞定的人群之一,而幼师,可能是全世界最难做的工作之一。

很多人不会承认,别人的孩子,你喜欢他,只不过是因为你不需要为喜欢他付出代价而已。父母自己的抱怨,已经听得太多了。而幼师,爱孩子应该是上线,不虐童,应该是下线。

下线失守了,当然没有借口。但可以反思的是,这样的失守,是不是必然。幼师这份工作,本来应该有比较高的门槛,而不是“学习不好的女生去做幼师”。很多人认为,虐童和幼师工资低有关。这是错的。从逻辑上推,应该是这样的:幼师实际门槛低,所以收入低。收入低和虐童无关。素质低和虐童有关。这个行业因为门槛低而导致了总体收入低,所以吸引不了高素质进入,就是这么个死循环。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被老师、家长定义成“多动症”。这种定义,绝大部分都是胡说八道。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多动”。多动症的诊断是非常严谨、慎重的,需要做脑电图、CT或MR综合判断。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不断去探索周围世界,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为表现。这就决定了,幼师需要时时刻刻面对一种混乱的局面。上文提到了“素质”一词,对幼师而言,素质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爱,二是职业道德。

热爱孩子,应该成为幼师选拔的第一标准。做幼师但不爱孩子,就是素质低。第二标准是,虽然不爱孩子,但能守住职业底线,守住底线这种素质和人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等因素有关。目前看来,这两个标准都存在很大问题,是否爱孩子,没法量化,没有标准。而第二标准(职业素质)的高低,不能说和学历有因果关系,但如果“学习不好的女生去做幼师”是普遍的现象,那么,由于不是主动选择,这些学生毕业后对这份枯燥工作的忍耐程度就值得怀疑。

比较遗憾的是,幼师教育行业里的顶尖人才,毕业后,往往也不会选择这个行当。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学前教育硕士毕业生仅有不到四分之一从事幼师行业。

这个行业里的顶尖人才流失率非常严重   数据来源:职友集网6000份样本统计这个行业里的顶尖人才流失率非常严重 数据来源:职友集网6000份样本统计

虐童击中“中产”最软的一根软肋,而这一切目前看来无解

从上海携程自办幼儿园的虐童案,到这次私立幼儿园涉嫌虐童案,舆论所有的反馈都指向“焦虑”二字。中产和疑似中产们,在微博和朋友圈,用愤怒抱团取暖。

该怎么办呢?这一轮大讨论,解决方案中,提到最多的,还是“装摄像头,家长实时监控”。但这一做法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很多幼儿园里,已经布满了摄像头。但总会有死角,比如吉林四平那家红黄蓝幼儿园,根据法院的判决书,虐童幼师们把孩子拖到监控死角(比如厕所)扎针,说明她们已经有充分的反侦查能力。你总不能把厕所也装摄像头吧?

其次,这是一种信任感全面崩塌的问题。幼师和家长之间,不再有信任,而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这种关系让人变得赤裸,最终是不是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是存在疑问的。

摄像头绝对不是终极解决办法摄像头绝对不是终极解决办法

这次讨论最多的声音,还有“国家把托儿所、幼儿园都包了”“教育不是什么人都能办”。很多人在怀念自己小时候在父母工作单位自办的幼儿园上学的经历。这里面存在不少误区。第一,那个时候也不是没有虐童,只不过是因为信息传播工具非常落后、家长对这类信息更不敏感、熟人社会下不了手等原因。

第二,当市场化经营出现问题时,立马要求国家出来包办,这种思维可能从本质上就错了。私立和公立,本是相互补充而非对立的关系,在公立幼儿园已经饱和、私立幼儿园发挥巨大补充作用的背景下,由国家出面包办学前教育,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这次,很多明星也在微博上齐齐发声。对公共事件集体表态,对中国明星而言是很罕见的一个现象。这充分说明了大家在孩子问题上,是人人平等的,都是束手无策的状态。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