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2期 2017-11-21

追问一起不寻常的家暴犯罪

郭墨墨  

与君共赴

2259
导语

近日一起发生在四川江油的家庭暴力命案引起了社会关注,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事件引发了网友山呼海啸般的声讨和质疑。…[详细]

一桩令人发指的家暴犯罪

据澎湃新闻报道,9月16日,四川江油的赵盼被搏击手丈夫许钉狂殴五小时,体无完肤,最终不治身亡。她的儿子刚一岁零五个月大,而她和置自己于死地的丈夫许钉恋爱7年,结婚仅两年。

搏击运动员的击打能力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专业技术用于凌虐弱小,让人义愤搏击运动员的击打能力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专业技术用于凌虐弱小,让人义愤

许钉的母亲告诉民警,儿子对儿媳实施的这场暴行从凌晨4点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期间自己大声训斥过儿子,并敲门试图制止,但是许钉没有开门。直到屋里没了动静,许钉才终于打开房门。那时赵盼已躺在沙发边,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案发后第三天,9月18日下午2点,27岁的赵盼终因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9月16日下午3点,接警后五小时,犯罪嫌疑人许钉被江油警方成功抓捕归案。被捕时,警方在其藏匿的出租屋内搜出了吸食冰毒的工具,许钉及屋内所有人的尿检结果均呈冰毒阳性。

ICU重症监护室内,当医生将赵盼的外衣脱下后,眼前的景象令在场所有人震惊不已。只见病床上的女子全身是伤,每一处的伤痕,似乎都是陈旧性的。

赵盼身上的伤。图片来自澎湃新闻赵盼身上的伤。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许钉到案后称,在暴力殴打妻子长达五个小时的时间里,自己使用了鸡毛掸子和刀鞘,但绝大部分时间靠的还是拳头。

网友们对案件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声讨和质疑,1,能对妻子家暴5小时致死的,是个什么样的男人;2,这种非人暴力和毒品有没有关系;3,老太太为什么能容忍儿子的暴力持续。

什么样的人更可能暴力犯罪

除了社会心理、社会经济条件等共同外因,什么样人格和心理的人更可能暴力犯罪,历来是犯罪学研究的课题。

19世纪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在所著的《犯罪人论》中将犯罪人划分为天生犯罪人、激情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和偶然犯罪人四种类型,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天生犯罪人理论。

他通过实证研究犯罪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诸多特征,认为犯罪人的许多体格特征异常,如头盖骨、颚骨、脑、四肢等存在异常状态;感觉迟钝,尤其缺乏痛觉,但视觉敏锐;伤口迅速愈合能力强;智力低下等。这些异常特征导致个体异常的心理特征,如缺乏羞耻感、荣誉感、同情心;缺乏自制力;过多的运用手势,偏爱形象化语言;懒惰,迷信残忍等。

龙勃罗梭龙勃罗梭

龙勃罗梭认为犯罪起源于人类的兽性本能,“犯罪是一种自然现象,用某些哲学家的话说,同出生、死亡、妊娠一样,犯罪是一种必然现象。”

龙勃罗梭的理论在欧洲遭到了批判,在美国则比较被接受。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犯罪生物学开始研究犯罪人的染色体、基因以及生化平衡。认为犯罪与基因相关,同时与维生素缺乏、低血糖、雄性荷尔蒙增多,甚至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有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后,神经科学和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犯罪生物学的发展。此外还有对激素(例如睾酮素)、神经递质(例如5-羟色胺)、基因(例如MAO-A基因)的研究。

1993年,荷兰科学家布伦纳(Brunner)等人最早发现MAOA基因的低表达型(MAOA-L)与攻击性的联系。

2014年针对瑞典科学家对基因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成果,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简·史努普(JanSchnupp)评论:正确解读研究结果非常重要,并不需要对此太兴奋——“需要一遍又一遍被提及的是,一半的人口都有低水平的MAOA基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会因为暴力犯罪被关进监狱。绝大多数这类基因的携带者——可能大于99.5%——每天都能成功遏制住自己敲别人头的冲动。你办公室里一半的人可能都携带这种基因。你携带这种基因的可能性也是50%,那你的生活是多么暴力啊!把这些基因称作‘暴力基因’未免有些夸大。”(《“暴力基因”被找到,结果解读需谨慎》果壳网)

暴力犯罪中越来越常见的毒品因素

天生犯罪人理论和犯罪的基因因素长期充满争议,但今天人们已经知道,很多暴力罪犯的背后都伴随着各种形式的脑部疾病和精神创伤的病史,毒品因素是个典型。本案中许钉吸食冰毒的问题就被人们很快关注到。

现实中关于吸毒者劫持、砍杀妻儿、父母或是无辜路人的新闻已经是屡见不鲜。

2015年7月10日下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白花镇吸毒男子欧某雄在自家门口持刀杀害自己的双亲。

韶关浈江区15岁打工妹陈某,因吸食K粉怀疑室友要杀她,用刀将其活活捅死。

吸食冰毒后的武汉青年文某出现了强烈的被害妄想,他先是追杀自己的同居女友,接着又四处寻找要加害自己的人,当父母闻讯劝阻时,他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当街砍死。(央视《经济半小时》2015年11月)

2014年9月22日,山西男子吸毒产生幻觉持刀劫持妻子2014年9月22日,山西男子吸毒产生幻觉持刀劫持妻子

2015年4月公安部禁毒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吸毒人员管控工作严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的通知》,通报了两个月间发生的8起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极端案件,要求各地认真吸取教训,结合公安部近期下发《关于加强重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吸毒检测工作的通知》(公禁毒【2015】203号)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安机关主动发现吸毒人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把隐性吸毒人员纳入管控视线,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毒品社会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知》指出,上述吸毒人员引发的极端案(事)件,均是当事人因吸食冰毒等合成毒品所导致的失控行为。合成毒品滥用人员引发“毒驾”、挟持人质、寻衅滋事等肇事肇祸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安全。

冰毒于1888年由日本科学家合成(一说),经临床证实该物质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能消除睡意,解除疲劳。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冰毒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由于药商们把冰毒宣称为一种神奇的药物,能治疗多种疾病,促使更多人对这类药物产生了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德国、日本等交战国家把冰毒作为军事用药,用来强化士兵的行动、消除士兵的疲劳和保持长时间的警惕性。

二战结束后,战败极度沮丧的社会心态,导致苯丙胺类物质在日本民众中的滥用,苯丙胺类药物成了日本当时最好的心理药物。据记载,1945年至1952年,日本有过吸食苯丙胺(日本称为觉醒剂)体验的高达200万人以上。1951年日本禁止觉醒剂的生产和销售。

化学合成的冰毒,不受种植、地区以及天气的局限,从90年代开始慢慢取代了海洛因在毒品界的王者地位化学合成的冰毒,不受种植、地区以及天气的局限,从90年代开始慢慢取代了海洛因在毒品界的王者地位

今天精神病诊断中专门有一种,叫苯丙胺性精神病,也就是吸冰毒造成的精神病。它是反复使用中等或高剂量苯丙胺导致出现的以犯罪妄想、迫害与被害妄想为主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在:控制能力差、暴躁易激惹,出现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幻觉、幻听,多疑、猜忌、迫害妄想症、极度自信和自大、抑郁、有暴力倾向或暴力攻击行为等。

许钉接受讯问时说,作为男人,戴绿帽这种事儿就没法忍。怀疑配偶不忠也是吸食冰毒导致的常见妄想。

长期吸食冰毒,还会导致人的思维模式改变。暴躁易激惹,一言不合就发火,这是冰毒成瘾人员的真实写照,这是因为冰毒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这恰恰是人类精神活动诸如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物质基础,长期的吸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改变,让人失去了行为和情绪的控制。(《“精神病专家”——冰毒》陈敏)

吸毒者说的“岔道”这个词其实就是指吸毒吸成了精神病吸毒者说的“岔道”这个词其实就是指吸毒吸成了精神病

吸毒造成的精神病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依照中国刑法,精神病人因不能辨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吸毒者因为吸毒导致的精神障碍、精神病犯罪,该如何看待呢?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其吸毒行为属于可控制之原因行为,具有违法性和自陷性,且吸毒不同于其他自陷行为,吸毒的目的是追求毒品的兴奋或致幻效果。

实践中多认定被告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对此状况处于一个放任或希望的故意,理论称之为“原因自由行为”,俗称自陷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具有行为能力时,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状态而实施危害行为并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与冰毒类似的毒品还有“浴盐”等,化学名称为甲卡西酮,外观像洗澡用的浴盐,图为吸食浴盐的少年与冰毒类似的毒品还有“浴盐”等,化学名称为甲卡西酮,外观像洗澡用的浴盐,图为吸食浴盐的少年

毒品不能容忍,家庭暴力同样不能容忍

回到新闻中,毒品确实很可能是悲剧的关键因素,但是同样应该继续追问的是,新闻反映,赵盼身上有陈旧伤痕,说明家庭暴力并不是独此一次。

许钉之母在此次暴力持续期间,一直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可能是因为年老无力,更可能是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这是很多家庭暴力最终不可收拾甚至演变成刑事犯罪的重要原因。

悲剧给了人们一个教训,就是对恶不可姑息,无论是吸毒还是家暴。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