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0期 2017-09-30

修手机比买新手机还贵,都怪商家心太黑?

刘文昭  

昭昭在目

2259
导语

最近,iPhone8系列隆重上市。为支持无线充电而设计的7层涂色玻璃后盖,尤为引人注目。素来爱拆解手机的美国科技网站iFixit,也来凑了个热闹。它发表的一份拆解报告指出,iPhone 8更换玻璃后盖难度大,即使购买维修服务,维修一次也要99美元,比维修屏幕还贵(29美元)。这则新闻一下子让一些网友回想起了自己修手机的花费,纷纷感叹现在的手机就是买得起,也修不起了。…[详细]

手机维修贵且难,让一些手机成了“一次性”产品

在“出门可以不带钱,但不能不带手机”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手机有了问题,如果不想买个新的,就要马上修。而修手机,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愉快的经历。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201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对当前的手机服务质量不满。不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修手机又难又贵是主要痛点。

难主要体现在官方维修点难找,维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返修率高;返厂维修周期长(通常要4—15个工作日),非常耽误消费者使用。

贵主要体现在随便修修就要花费上百,换个屏幕动辄上千,换屏费能占整机价格的1/3或更多(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有时候手机维修费甚至会超过整机价格,花钱修还不如买新的。

2016年,某国产手机就曾因维修费高于整机售价,被置于聚光灯之下——王先生2015年“双11”抢购某款手机时只花了699元(官方原价799元),后来他因WLAN打不开去维修手机,结果却被告知维修费就要875元,比官方原价还要高。

这样极端的案例虽然少见,但手机维修贵,依然是人们对手机维修行业的普遍观感。

手机维修贵,确与一些不良商家有关,但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谈到手机维修贵,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那些“维修黑店”。这些维修黑店也确有一些宰客套路:

1、顾客的手机只是排线有问题,维修人员却说屏幕坏了,或者主板烧了,本来花几十块钱就行,却被骗了几百块;

2、维修人员修好了这个部件,却在其他部件上做手脚,让顾客一次一次去他的店维修;

3、有的官方维修店为了多挣钱,把手机本身的故障往顾客身上推,以为人损坏为由不保修,以便收取维修费……

这些套路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理应查处,但如果仅仅是因为维修的总费用远超配件售价,就认为“商家心黑”,“手机维修行业有暴利”,也错得离谱。

因为对于一个手机维修点来说,房租、水电、税收等都是成本,而手机维修明显以提供劳务为主,维修人员也需要有真技术,算利润的时候,光算配件成本而不排除劳务成本,明显是避重就轻。

一些媒体经常根据产品的成本与售价的差距,推断行业有“暴利”一些媒体经常根据产品的成本与售价的差距,推断行业有“暴利”

此外,企业有规模效应,手机的研发和生产线的组建所需成本是固定的,生产规模越大,分摊到单个产品的固定成本就越小,手机整机也就越便宜。但无论手机是在维修点维修,还是返厂维修,都无法在流水线上操作,还需要专人检测、维修,这些都是维修成本。

在国内手机一片红海的情况下,国产千元机的利润已经十分微薄,售价和成本价非常接近。如果是成本几百元的主板损坏,维修下来的总费用超过整机价格,并非没有可能。

手机维修是一个技术活手机维修是一个技术活

手机维修难,原因则比较复杂

现在不单是手机,很多家电产品一旦损坏,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买新的,而不是拿去修。这不仅是因为人们有钱了,还因为商品维修难已成为一种趋势:1、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维修人员很难跟得上产品更新的步伐;2、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去厂家的官方直营或授权的维修点,商品才能享受保修服务,而厂家的保修点往往数量不足,消费者可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才能修好,还不如买一个新的划算。

过去,人们买的商品有了毛病,自己就能修过去,人们买的商品有了毛病,自己就能修

商品维修难,在一些人眼中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但另一些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最近几年,在欧美国家掀起了一场对“维修权”(right to repair)的讨论。所谓维修权,是指让消费者拥有自己维修产品的权利,或者是让制造商以外的第三方维修人员维修产品的权利。

“维修权”的支持者认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商品设计的越来越易损,产品的维修难度却在不断提高(如将关键部件密封),导致这些产品的使用年限大幅降低,消费者不得不重复购买,这些公司却因此获利颇丰。在美国,一些人甚至开始推动各州立法保护消费者的“维修权”,如要求所有公司向消费者和独立维修店提供与授权维修商相同的服务指引、维修工具和零部件。

在手机领域,“维修权”支持者常常把矛头指向苹果公司。如有环保组织指出,iPhone采用的一体成型外壳、专用螺丝标准,都让其维修变得困难;iPhone的电池也往往粘在其他组件上,这也增加了维修难度,用户通常只能去苹果专卖店进行换机维修;苹果还通过软件升级等行为,鼓励用户在24个月内更换设备。

对于限制消费者“维修权”的指责,厂家则以技术进步,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维护消费者数据安全和隐私等理由进行回应。目前来看,这种回应暂时获得了更多的支持——2016年纽约州的维修权利法案未获通过。

解决手机维修难且贵这一难题,要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

不可否认,如果产品的设计寿命过短,且难以维修,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这也是环保组织支持“维修权”的原因),立法和行政部门对消费者“维修权”进行评估和适度介入,并无不可。

需要反对的是,国内的一些媒体和消费者简单比较一下某种产品的物料成本和售价,就得出某某行业“暴利”的倾向——他们常常据此进行道德谴责,并呼吁政府把价格“管起来”。

如前文所说,手机维修是技术活,情况千差万别,价格是否合理很难判断。要解决问题,与其寄希望于强监管,不如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维修商已在手机维修市场崭露头角。美国手机维修平台CellSavers成立于2015年,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对开车去维修店修手机非常厌烦,于是他开发了一个独特的平台,用大数据将消费者和技术人员连接起来。

CellSavers的技术人员在维修手机CellSavers的技术人员在维修手机

如果你需要CellSavers的服务,只需做三步:1.告诉其所修设备是什么;2.描述设备问题;3.指定修理地点,维修人员可在30分钟内上门服务。这类网络维修平台(国内也有一些类似的网络维修平台),服务更便捷,技术更专业,价格更透明,正在逐步解决手机维修市场的痛点。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维修权”的坚定捍卫者,也可以尝试自己维修。此次发布iPhone 8拆解报告的iFixit网站就是一个维修指南网站,相信“维修是自由,维修创造就业,维修可持续”。

在iFixit网站上,有数以千计的DIY维修、拆解指南和相关视频,网站还出售电子产品的维修工具及零件,为普通人DIY提供便利。

这些尝试目前虽未从根本上改变手机维修贵且难的问题,但依然比呼吁“政府定价”,明智得多,也有效得多。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