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0期 2017-09-20

30年来,小学课本越来越丑,原因到底在哪里?

张丰  

特约作者

2259
导语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在一个越来越强调审美的时代,终于有人发出了这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小学教材这么丑?一个叫“做書”的公号,展示了一些小学课本的图片。和80年代相比,课本除了印刷和纸张有进步外,整体的外观变化并不大,那些儿童还是穿着田园风格的衣服。打开课本,认真看里面的插画,现在的课本甚至比80年代的还要丑。 …[详细]

全民审美大提升,丑变得难以容忍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催生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过去,中国人对审美并不重视,或者无法对审美展开有效的讨论,这让每个人的品味都成为一种秘密。微信、微博的“九宫格”模式,让晒图片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P图软件应运而生。每个人都变得更美了,至少在手机中是这样的。

于是,美就成为衡量生活的一个标准。在北京,有一个“最美图书馆”,人们到那里,不借书也不看书,而是在图书馆里拍照。这导致一个后果,图书馆里有很多质量低劣的盗版书,过了一段时间才被人们发现。人们只是把自己置身于书的海洋中,来创造一个更美的自己,却忽视了书籍本身。

北京郊区的“篱苑书屋”,设计得非常美,人们很喜欢来参观拍照,但里面有非常多粗制烂造的盗版书北京郊区的“篱苑书屋”,设计得非常美,人们很喜欢来参观拍照,但里面有非常多粗制烂造的盗版书

陈小春发了一条微博:“开车的朋友,如果你在行驶途中看到了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请放慢车速,因为他们是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配图是一个背着橙色书包的男孩。这是一个很暖的公益项目,但是却有不少网友质疑:“陈小春,你发的这个图这么糊,别是朋友圈随便转发的谣言吧?”

澎湃新闻的采访,证实了陈小春这条微博所说内容的真实性,确实有“橙色书包”这回事。但是,那些网友发出的疑问其实很有意义:因为书包的照片看起来“特别糊”,粗制滥造,让这起公益活动看起来很可疑。换句话说,因为照片不够美,连新闻本身也像假的了。

陈小春发了个图片很模糊的“橙色书包”,以至于有人质疑这个公益项目的真实性,这个书包本身也的确设计得不太好看陈小春发了个图片很模糊的“橙色书包”,以至于有人质疑这个公益项目的真实性,这个书包本身也的确设计得不太好看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一个图像和PS横飞的年代,不美变得越来越难以容忍了。前几天许知远被很多人攻击,一大罪状就是皮肤太油腻,而且经常穿着拖鞋就见人。这些缺点,让他玩弄概念和术语的习惯变得越来越让人反感。我们可以反过来推测,如果鹿晗这样重视外观打扮的明星像许知远一样说话,肯定会被视为有文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习以为常的小学课本,终于让人们忍无可忍了:它,太丑了。孩子们这么漂亮、可爱,课本这么丑怎么行?

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封面设计让人很想吐槽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封面设计让人很想吐槽

时代巨变,课本审美却还是30年前水平

教材事关整个民族性格的养成,历来都是大家爱争论的话题。过去,人们的讨论主要是有关内容,课文中的鲁迅文章是多了、少了,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是真是假,如今,大家终于开始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课本,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上面提到的公号文章,仔细分析了一款教材的封面,认为图片中所刻画的场景非常虚假,送孩子的家长,深紫色上衣配浅紫色长裤,这种搭配很怪异。而和老师一起接新的小朋友看上去很恐怖,真的发生的话可能会把孩子吓哭。在现实中,这样的接新场景不会出现,封面“故事”给孩子传达的其实是一种虚假的感觉。

“做書”公号认为左边这个教材的封面给孩子传达了虚假的感觉“做書”公号认为左边这个教材的封面给孩子传达了虚假的感觉

就网上流传的一些照片来看,2016年新版的课本,画面风格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体上保持了一致。30年前,中国在整体上还偏向一个农业社会,田园风格和当时孩子所看到的生活场景比较接近(当时的城市人口相对较少),如今,有相当多的孩子生活在城镇,这些课本中的场景就显得土气和丑了。

2017年“五颜六色” VS. 1988年的双色专色印刷,“做書”公号认为从整体设计、排版到插画,艺术水平几乎全面倒退2017年“五颜六色” VS. 1988年的双色专色印刷,“做書”公号认为从整体设计、排版到插画,艺术水平几乎全面倒退

更重要的是,和30年前孩子缺乏读物相比,如今的孩子在进入学堂之前,大多数都接触过绘本。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是由于国内童书竞争激烈,绝大多数绘本,不管是画面还是印刷,都比课本要好得多。孩子对美是最敏感的,大多数习惯阅读绘本的城市儿童,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不得不拉低自己的审美水平。

这也是低年级家长更容易吐槽课本丑陋的原因,等到了高年级,孩子基本上就习惯了。细究下来,这种“习惯”其实让人感到悲哀,意味着家长在孩子审美方面的早期投入,最终被学校给消解掉了。

同样是学龄前的读物,国外刊物是扑面而来的“高级感”,引自微信公号“做書”同样是学龄前的读物,国外刊物是扑面而来的“高级感”,引自微信公号“做書”

教材的垄断是课本太丑的根本原因

如果美是重要的,那么它对孩子来说就更重要。

谁该为丑陋的课本负责?最直接的责任人无疑是课本的美编和插画师。但是,课本并不同于普通的出版物,每修订一次教材,往往可以用很多年,即便再版,也会保持整体审美的一致。30年来课本的审美,虽然有一定的下滑,一些插画更粗糙了,但也大体保持了一致性。

一种意见认为,高水平的插画师都走向了市场,出教材的出版社可能请不起好的插画师。这肯定是一种误解,一直以来,课本的出版方都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请到插画师,大多数画家也都会把为教材作画看做是一种荣誉。

根本的原因在于,教材的出版方并没有动力把教材变得更美。事实上,在图书市场,教材总是最丑的,从小学到大学,任何一个学科莫不如此,统编教材比学校统一订的课外书丑,而统一订的课外书,又比市场上的同类图书丑。越是靠近市场的图书,就越是漂亮,对那些要靠市场生存的出版社来说,图书封面的颜值,是能否打动读者的关键。

如今的儿童绘本市场,许多作品都非常漂亮精美如今的儿童绘本市场,许多作品都非常漂亮精美

教材的出版方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出版教材意味着一种垄断,也意味着一种权力。过去,全国的中小学教材都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出版,后来改革,学校可以选择几家出版社,但是放眼全国,能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也就这几家而已。即便只有几家,学校也没有选择的权利,而是由一省的教育部门来制定,全省统一教材,这样才能方便统一的、标准化的考试。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不管教材有多丑,学校都必须使用。依靠出版教材,出版社就能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益,它变美的动力到底何在呢?事实上,在出版市场,那些出版教材的出版社,效益通常也更好,这让那些“走市场”的出版社万分羡慕。

在招聘网站上搜到一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收入表。必须强调,这个收入可能并不准确,但是也多少反映了一些问题:平均工资只有3000多元(也可能是基本工资),但是人均年终奖却有8万。这就是政策性出版社的典型情况,它非常稳定,缺乏变革的动力,不像一个企业,而更像是事业单位。

某招聘网站给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资状况(未必准确)某招聘网站给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资状况(未必准确)

教材的垄断不知何时能真正打破,我们只能呼吁并请求这些出版社,为了孩子,把课本做得更美一些。毕竟,再丑也不能丑孩子,“祖国的花朵”就靠你们了。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