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4期 2017-09-14

新闻纸大幅提价,明年还能看到报纸吗

张丰  

特约作者

2259
导语

最近,国内新闻纸生产巨头给各大报业集团发了提价函:即日起,公司生产的新闻纸上调500元一吨。据媒体了解,全国主流新闻纸生产厂家大多宣布提价,而那些非主流的小纸厂,则由于环保部动了真格,纷纷倒闭了。和这个信息相对应的是,苹果公司正式公布了新手机。尤其是IphoneX,采用了更先进的屏幕,无疑会提升人们的手机阅读体验。这为报纸这种正在迅速衰落的媒体形式蒙上了双重阴影。到明年,我们还能看到报纸吗?…[详细]

最后一根稻草:报纸已经没有退路,而形势却又如此逼人

对关心环境的公众来讲,新闻纸价格上涨和造纸厂倒闭,都是好事,造纸厂的污染,一直是最触目惊心的污染之一。今年席卷全国各地的环保督查,宣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改善环境都比保护这种落后产能更重要。

这是大趋势,所以可以谨慎判断,新闻纸涨价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唯一笑不起来的就是报纸从业人员。对报纸来说,纸张成本一直是所有成本中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人力成本。以某家报纸为例,业绩最好的时候,一年的人力成本可能有几千万,而纸张则要耗费掉一两个亿。

新闻纸成本,向来是报纸成本中的大头新闻纸成本,向来是报纸成本中的大头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国内新闻纸的价格,从去年4000元/吨,经过几轮涨价之后,达到现在5500元/吨,上涨幅度为37.5%。《人民日报》这样大发行量的报纸,纸张成本要增加2亿元。难怪有报道说,《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这样的大报,在呼吁保持新闻纸价格的稳定。

新闻纸大幅提价,无疑让本已处在困境的报纸雪上加霜。在2013年之前,纸媒的收入还处于高点的时候,主流都市报往往会未雨绸缪,多储存一些新闻纸,以便在和造纸厂谈判的时候掌握一些主动权。

传统媒体已经没有闲钱去储备新闻纸了传统媒体已经没有闲钱去储备新闻纸了

但是,最近3年来,大多数都市报的广告收入都以每年超过30%的幅度加速下滑,早已没有闲钱来储存新闻纸。因此,这次新闻纸的提价,所造成的影响不仅是灾难性的,而且会很快体现出来。或许,在未来的一两个月,报纸就会陷入用纸荒。

很多都市报都会夸大自己的发行量、收入和影响力,但是,在纸价面前,都会露出真容。观察报纸生态的最佳地点,不在各地的报业大楼,而在印厂。在都市报的黄金时期,报纸印刷厂灯火通明,开动所有机器,也很难保证报纸准时送往报摊。如今,报纸的印刷厂大部分印刷机都闲置起来,一片冷清。

和广告收入下滑并行的,是报纸的发行量和版数的萎缩。以成都为例,为了节约纸张成本,《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黄金时期每天都是几十个版,如今每天只有12个。过去,读者经常抱怨广告太多,如今版面上已经难得看见一个广告了。

新闻纸大幅提价,报纸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减版。报纸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不能再瘦了。所谓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这个意思。报纸已经没有退路,而形势却又如此逼人。

剩下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提供财政补贴,要么就停掉报纸的纸质版。

转型困境:至今鲜有成功案例

理论上讲,报纸停掉纸质版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一种必然:既然手机上可以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为什么又要印报纸?尤其是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造纸业的整顿、停产,更是顺应民心。

去年年底,《京华时报》宣布停掉纸质版;也是在去年,《东方早报》也停掉纸质版,全员转战澎湃新闻。这两家报纸并不是国内都市报中最差的,相反,它们一直位列最好的都市报阵营。和那些等待最后日子来临的报纸相比,这两家报纸都是选择主动作为,破釜沉舟。

《京华时报》的纸质版停刊后,有一大批员工离开了,但是报社的微博和微信公号并没有能力养活那些坚守者,不久前,再次传出了微博和公号停更的消息。而澎湃新闻依靠财政支持,虽然勉强跻身于一线APP阵营,但是其盈利能力却依然成疑。

对报纸来说,纸质版停印,也不是最要命的,最致命的是没钱印报纸,又没有能力依靠新媒体来养活臃肿的团队。在报纸的下滑过程中,那些最先感知到危险主动求变的人,往往也是最先离开的,而留下来的采编人员,对纸质版的依赖程度则更大。毫无疑问,对他们来讲,如今同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最近5年来,新闻业一直在讨论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但是到如今,似乎仍然没有一条真正可行的道路。这两年,确实有不少传统媒体都弄出了“新媒体模式”,自己做APP,刚开始的时候雷声挺大,但往往持续不了多久,就会归于沉寂。

不管这种论断是不是白岩松语录式假造,对传统媒体的唱衰早已不是一家之言不管这种论断是不是白岩松语录式假造,对传统媒体的唱衰早已不是一家之言

很有可能,所谓传统媒体的转型,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伪问题。相比于报纸的沉沦,各大新闻APP的竞争,则陷入了白热化。这多少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都市报创办伊始,各大城市都市报之间所进行的新闻大战。如今,信息战的战场已经转移到移动端,各大客户端,不仅拼速度、拼流量,也在拼原创、拼公信力。

这才是最悲哀的,传统媒体还在顾影自怜,时代却已浩浩荡荡向前了。报纸的转型成功与否,似乎也没人关心了。

需要反思:报纸还具备内容生产能力吗?

这个时候,报纸的道路反而更清晰了。

人们并没有因为不买报纸而丧失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大家仍然需要新闻,仍然爱看高质量的新闻,只是都要在手机上看而已。连那些为报纸辩护、吵架的朋友,也必须在手机上辩、吵。

报社所生产的高质量内容,仍然值钱,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要在移动端赚钱而已,与纸已经没有什么关系。过去很多年,很多报社都在抱怨网站免费拿走了它们的内容,如今,内容真的值钱了。企鹅号、头条号、大鱼号、百家号,都有针对内容提供商的补贴。

内容提供商,可能就是都市报最后的出路。难题在于,很多报纸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能够生产优质内容的记者、编辑也走得差不多了,所有人都在“双向选择”。

想提供内容,却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现实是,只有很少的都市报,还拥有真正的内容生产力,相当多的报纸,在各平台的流量收入,都还不如一些个人号。别提养活内容生产团队,可能连一年的聚餐费用都无法支付。

所以,在2018年,可能会有更多的报纸消失,读者甚至都不会注意这一点。

和报纸相比,同样是用纸大户的出版社,日子就要好过很多。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元,较2015年的624亿元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尽管也受到电子阅读的冲击,但是图书市场却仍在增长。

这个数据表明人们阅读的变化。在大量使用手机阅读的时候,人们的深阅读也在增长。报纸从业者可能会羡慕嫉妒,但是图书销售增长恰恰暴露了报纸的尴尬:中国的都市报所提供的内容,比起图书来说算是快餐,但是比起移动互联网来说,又不够丰富、及时、有效。

图书市场的逆市增长,更加凸显了报纸的尴尬图书市场的逆市增长,更加凸显了报纸的尴尬

在抱怨纸厂涨价的时候,报纸从业者更需要反思的问题可能是:报纸上的内容,真的是有价值的吗?这些内容,可以脱离报纸而存在吗?或许,纸是一个背锅者,报纸无法继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才是报纸陷入困境的原因。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