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7期 2017-05-30

人大校友会帮助赤贫校友伍继红,真的暖心啊

张德笔  

笔哥

2259
导语

端午前后,有一则非常温暖人心的新闻,人大校友会,发现94级校友伍继红成了“掉队者”,命运坎坷生活困苦,遂千里驰援,不仅募集捐款还安排工作。没想到,这么纯粹的事还能引发争议。校友关怀校友,这样的事应该多起来。…[详细]

人大帮助贫困校友伍继红,这也有槽点?

伍继红是江西人,今年43岁,1994年在广东参加高考,以692分的好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录取。毕业后,在京参加公务员考试,笔试过面试刷,伍继红南下广东打工并嫁人,育一女,但很快离婚。离婚后,伍继红精神失常,又疾病缠身。再嫁又育5子女,和公婆住在漏雨的危房里。

伍继红的经历确实让人唏嘘,不谈她是90年代真正的“天之骄子”,即使是个普通的“流动打工者”,也不至于落魄至此。好在人大校友发现了她,并给她发起了众筹。人大的领导、她曾经的班主任也带队千里驰援,表态让她回档案馆工作。

伍继红的家,说她是赤贫没什么问题伍继红的家,说她是赤贫没什么问题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件温暖人心的好事,能够帮助落难的校友,对人大校友会成员来说,说不定内心的满足感更大。伍继红也很感恩,对记者说:“祝校友身体健康,事业有成。虽然我这些年都是一个人在做事,没有联系(同学),但经常能想起轻松愉快、幸福的校园生活。”

作为旁观者,即使我们和人大没有任何关系,也应该被这种团结互助的校友情所打动。然而,舆论的反响,却有点出人意料。第一种声音,认为回人大档案馆工作,是典型的“你弱你有理”:校友扶贫应该符合政策,不应把原本社会公开招聘的岗位,精准到某个“可怜人”。

这种论调,只能说冷静得毫无价值,这个工作岗位,本意是救助而非招聘,是否上岗怎么上岗,肯定有细致合理的安排。在伍继红表态想进事业单位后,更是引发了群嘲。有人说的好,当你在嘲笑一个“生6子赤贫人大女毕业生”居然还想“进事业单位当跟班”的时候,你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优越感,却失掉了为人的厚道。

第二种声音更奇怪,认为救助伍继红占用了“社会资源”。请问一下,占用了什么社会资源?在众筹里,捐款的基本都是人大江西校友会的人,是自己人,是出于校友纽带而捐款,可以肯定,质疑“应该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的人,自己是从来不帮助别人的。

理想的大学,一定要有卓越的校友组织

校友情这个东西,和血缘、地缘、业缘、同僚、战友一样,都是形成人际交往圈子的重要因素。

圆而中空,谓之圈子。在中文语境里,这是一个偏贬义词汇,但校友形成的圈子——校友会,有非常多的正面意义。在欧美知名高校,校友捐赠是大学获得捐赠的最重要途径,甚至影响大学的发展战略,也有运作成熟的校友求职网络。

必须要强调,校友文化不是积累人脉和寻求捐助那么简单,而是社会横向联合、自组织以及自我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反观中国大学的校友会,要么形同虚设,要么主要作用是沦为展示“学校风采”的平台,经常举办的活动,基本主旨就是宣传校园,而很难看见对校友的追踪。

中国商人张磊向他母校耶鲁捐赠888万美元曾引发巨大争议中国商人张磊向他母校耶鲁捐赠888万美元曾引发巨大争议

校友之间的信任感,在社会关系网里比较特殊,有共同的组织感——同一个学校,这种感情可大可小,要看如何经营。中国高校经营得不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缺乏专职人员,导致团队松散。如果学校的行政部门对于校友会的热情不大,那么掌握最多校友资源的他们,反而不利于校友形成联系网络。

其二,学校对校友资源的开发,一般只针对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乐于把他们张贴在“知名校友榜”上,而对于大多数并没有混出头的普通校友,疏于联络。就像一个势利的人,只结交能帮助自己的朋友。这种“向上索取,向下忽视”校友联络方式,必然会导致像伍继红这样的人,很难出现在校友会的视野里。这方面美国是怎么做的呢?旅美学者薛涌说,“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

其三,对自组织的恐惧。曾有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参加校友会的活动是否都视作违纪?”某部门给的回答是: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参加正常的校友会并不违纪,只有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才是违纪。也就是说,官办的校友会可以参加,但“自发组织”的校友会就不行。

不理想的大学甚至中学,更应该积极发展联系紧密的校友会

在伍继红事件发生后,更多的人表示:我又不是人大毕业的,我落难了谁帮我?这其实是对“读书无用论”的一种反驳——和你一起读书的都是什么人,还是挺重要的。

从这种表态中,能看到一种失落,似乎联系紧密、互相帮助的校友会,是名牌大学的专利。没上好大学,甚至没上过大学,校友会就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其实,越是不太行的大学甚至中学,越有大力发展校友会的必要。客观地说,区别于特别知名的高校,普通学校的校友会很难形成对某一行业的推进作用(如北大自由联、中财行长摇篮),但具体到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并不需要某个、某些杰出人物才能完成。

任何一个学校的校友会都有能力帮助困难校友任何一个学校的校友会都有能力帮助困难校友

根据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数据,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近九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4成,学校,更可能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人和人最容易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并且,时代给了校友会更多的发展空间。

过去,校友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失联”,现在45岁以上的这批人,在中学、大学阶段,通讯手段几乎为0,即使一个班关系很好的同学,各奔东西后,也可能没有任何办法联系上对方。而现在,这种被动失联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校友会找人越来越容易。在中国民间救助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的背景下,如果校友会这种自组织能够多发挥作用,也算是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靠校友体系来解决社会问题,听起来有点荒唐,但如果校友这个身份,更有利于人们形成共同体的身份定位,校友会“各扫门前雪”也是应有之义。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