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0期 2017-01-13

韩春雨专利申请逾期:学术研究成“悬案”不能被容忍

李敏  

哆啦A敏

2259
导语

昨天有媒体报道,韩春雨因未在期限内答复专利审查意见,他的基因编辑专利被视为撤回。虽然随后韩春雨回应称这是专利申请策略的改变,但这一消息还是再次引发公众对“韩春雨事件”的关注。半年过去了,学术界质疑韩实验的可重复性,至今没有收获他明确、有说服力的答复,引来学术造假质疑,而这次专利撤销更加重了他的嫌疑。…[详细]

“诺奖级”研究遭遇“可重复性”争议,半年过去韩春雨事件仍是“悬案”

从默默无闻到一夜爆红,再到饱受质疑,韩春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一年。时间回到2016年5月,韩春雨及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论文,当时的他作为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还在学术圈籍籍无名。随后,这篇提出新基因编辑手段(NgAgo技术)的论文引发学界关注,韩春雨一时间成为“学术红人”,而他的研究也被一些媒体称为“诺奖级”发现。

韩春雨在实验室韩春雨在实验室

然而,短短一个月后,同行评议让事件发生转折,国际上多个实验室未能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成果,“可重复性争议”就此产生。不久,多国科学家呼吁《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介入调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

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要知道“可重复性”可不是单纯进行重复研究,而是对科研方法或者成果进行一遍验证,“可重复性”越高的科研成果自然越靠谱。按照学术惯例,当“可重复性”有难度时,实验重复者通常都会请求或者呼吁研究者公开主要的数据和实验的细节。

但是转眼过去了半年多,韩春雨仍拒绝公开数据。《自然-生物技术》在两个月前发表声明,提出对韩春雨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存在担忧,并会对此进行调查,而调查结果会在2017年1月底完成。也就是说,再过几天答案或许能见分晓。

但在国内外学术界纷纷表示不能重复试验结果时,舆论对韩春雨研究的质疑声越来越大,甚至诸多人直接怒斥他学术不端、研究造假。而此次申请专利又逾期,更加重了这一质疑。尽管韩春雨解释称专利申请策略改变了,但在不少人心里这不过是在拖延时间。

不能重复试验不代表一定造假,但韩春雨饱受造假质疑一点也不冤

虽然指责造假的声音很大,但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实验结果不可重复并不代表一定存在学术造假。

一来因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材料、操作、环境控制等等。韩春雨在最初回应时曾表示,重复实验失败可能是因为细胞污染。不过这一说法被同行否定,因为不可能所有的重复实验里都出现了细胞污染。

二来可能是无心之失。即研究结果确实存在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是因失误而非主观故意造成的,比如说把“假阳性”当真。本来实验结果是不正常的,但是数据却撒了谎,让人产生误判。但是韩春雨斩钉截铁地排除了这点。

第三才是学术造假。如果实验和数据本身人为做了假,那么别人再怎么重复也不可能重复出来。

原本消除大面积重复实验失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公开原数据和研究细节供同行参考。但韩春雨迟迟不肯公开,自然会引来诸多猜测。更何况韩春雨的回应总是含糊不清又充满漏洞——

此前,韩春雨曾经多次说过已有实验室重复出了他的实验结果,但是他拒绝透露是什么实验室,也从未有实验室实名公开表示实验结果重复可行。而且,韩春雨多次的说法前后不一致,他先是声称已经有20家实验室重复了实验,而后又改口为6、7家,而在河北科技大学的声明里,则又变成了一家。韩春雨曾经表态“实验可控性非常高,重复率在我的实验室达到了90%”,后来又变成“不是不可重复,只是重复性低”,而“适时公开信息”的时间表也一拖再拖。

在缺少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公众对韩春雨“学术造假”的质疑其实一点也不冤枉。

网友质疑韩春雨学术造假网友质疑韩春雨学术造假

同样对待同行评议的质疑,国外学者和韩春雨的态度存在天壤之别

然而,最近国外科研界的一个例子和韩春雨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报道,上个月美国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教授道格拉斯·迈尔顿,主动撤销了两年前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上的论文。这篇论文曾因为发现一种名为catastrophic激素能够促使胰岛β细胞增殖而被视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论文发表后被引上百次。然而后来有研究员未能成功重复实验结果,而且有更多的重复实验显示相左的结论。

迈尔顿教授迈尔顿教授

了解到此,迈尔顿教授立刻与第三方实验室合作,而后实验结果表明原始的结论确实是错误的。最终结论发表后不久,迈尔顿教授做出了主动撤稿的决定,他表示“为避免更多实验室浪费时间和精力做重复研究,最适当的行为就是撤销论文,并为此道歉。”并称“科学发展的道路不平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他的主动撤稿,不仅没有影响到学术声誉,反而获得了同行们的赞赏。

如果韩春雨自认没有造假,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对待同行评议,自行联合第三方进行重复实验并及时公开相关的信息,若重复实验失败了,无心之失也可以理解,若成功了,那么更不必遮遮掩掩。

“鸵鸟”回应可能源于研究本身捆绑的利益太多

实验结果到底能不能被重复,在外界看来确认起来并不难,毕竟实验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出结论。而韩春雨到底有没有存在无心之失,或者有没有学术造假行为,校方调查起来也不难,而且一旦公开的调查结论对韩春雨有利,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但展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的,一边是韩春雨面对质疑讳莫如深的“鸵鸟”回应,一边是他不断获得奖励头衔,河北省科协副主席、“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等等,而河北科技大学也获得了省里的巨额经费支持。

河北科技大学因韩春雨的研究也获得不少资源河北科技大学因韩春雨的研究也获得不少资源

韩春雨不按“科学共同体”的套路出牌,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科研成果从上到下捆绑的利益太多,骑虎难下,为了维系“利益共同体”,就不能出分毫的差池,就可以不顾“科学共同体”的原则。而现在各方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自然-生物技术》的调查。

即便韩春雨事件本身尚未定性,但学术研究变成一桩“悬案”,对学术信誉也是一种伤害,是时候划上一个句号了。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