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7期 2016-05-26

供应过剩,中国还有必要进口储存那么多石油吗

丁阳  

洋洋得义

2259
导语

近日,一个国际贸易中的现象被媒体注意到:有多达40艘超级油轮停靠在新加坡外海,被当做漂浮的储油基地使用。这些油轮储存的石油总量多达4770万桶,其中主要是原油。这些油轮的目的地主要是中国,满载着原油的油轮络绎不绝地驶往青岛港,以至于到港轮船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导致了严重的船舶压港现象。油价仍处低位之时,全球大肆“收油”,看起来当然是好事,但也并不是那么简单。…[详细]

“石油换贷款”协议让中国廉价获取石油,看起来确实是好事,有助中国进行战略石油储备

新加坡外海漂浮的油轮,图中红点为处于静止状态的船只,许多在等待运往中国新加坡外海漂浮的油轮,图中红点为处于静止状态的船只,许多在等待运往中国

据媒体报道,最近石油之所以源源不断运到中国,一方面与国内需求激增有关,因为民营炼油厂自从去年底国家逐步放开原油进口资质之后大举进口原油;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那些在油价还处于相对高位时签署了“石油换贷款”协议的不发达石油生产国,如今在油价暴跌之后不得不偿付三倍于以往的石油来满足贷款偿还协议条款,委内瑞拉、安哥拉等国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当年完全没料到,国际油价会像现在这样在短期内暴跌,以至于自己将不得不大幅增加石油偿付规模。按巴克莱银行的估计,委内瑞拉今年需要向中国每天供应80万桶石油,而油价在100美元时只需供应23万桶。

对于中国来说,这看起来当然是好事。若不是经济形势糟糕、欠了中国这么多钱,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大不了可以减产,不至于白白看石油被中国人低价拿走。要知道,中国在进口海外能源时,通常是有“冤大头”名声的,往往都在涨价时买、在价贵时买,前几年大举投资海外能源产业,效益也比较糟糕,出现了许多亏损。这“石油换贷款”协议让中国低价拿到大量石油,肯定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不少人相信,趁油价还未真正复苏,现在是中国大举进行石油储备的好时机。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进行得非常晚,是21世纪前十年高油价背景下才开始的。2003年时,中国才开始启动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准备用15年的时间分三期来完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各项建设。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20年以前,中国将陆续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达到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准”水平。去年底的时候,一些国外分析师相信,中国政府将在2016年向战略石油储备(SPR)中增加7000万-9000万桶,购买规模比2015年翻一番。倒是储备仓库建设不足阻碍了中国“抄底”,可能会“胃小吃不下”。

然而美国却开始打算出售10%的战略石油储备,并且不少人质疑战略石油储备是否有价值

中国在大肆买油,美国人却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去年年初的时候,美国能源部长宣布买入少量石油,就遭到了很多质疑。在一些市场分析师看来,随着石油钻探成本下降,美国本土原油产量不断提高,石油对外依赖程度不断降低,而国际石油价格目前乃至中长期都将处于低位,从商业角度来看,此时不断增加石油储备似乎是“多此一举”。美国政府买入石油的决定被认为另有目的。

美国知名财经刊物《巴伦周刊》抨击战略石油储备是“山姆大叔的蠢决定”美国知名财经刊物《巴伦周刊》抨击战略石油储备是“山姆大叔的蠢决定”

更激烈的观点是认为,“战略石油储备看起来有些多余”。美国知名财经刊物《巴伦周刊》去年5月一篇报道指出,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是“山姆大叔的蠢决定”。该文认为,美国政府花费纳税人高昂的代价,其实是为自己的政治仕途“掘金”,抨击“一桩无用之事竟然能够使两党人士达成罕见一致”。

这一观点随后似乎得到了美国政坛的响应,去年10月,美国国会两党达成了一项看起来惊人的协议,这项协议要求,如果油价能回到80美元以上,美国政府在未来六年间将会抛售58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此举将筹集到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用来干嘛呢?填补预算空缺。而在以往,华盛顿的人士是非常不愿意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认为这应该用于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说,在1990-91年海湾战争之后以及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损坏墨西哥湾能源基础设施后,美国政府在当时才出售了战略石油储备。

除此之外,去年12月的时候,奥巴马也签署了法案,正式解除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

在如今的条件之下,确实应该关注下过于追求战略石油储备可能的坏处

对于许多有“囤积癖”的中国人来说,美国仅仅为了钱就出售战略石油储备的做法,实在难以理解。在很多国人心目中,美国不要说一直在囤积战略石油储备,而根本就是“不开采自家石油”的。“捂着自家石油矿产不开采,发动战争掠夺他国石油”,才是世界霸权给国人留下的印象。甚至很多国人相信,“日本从很早以前开始一直购买中国的煤炭,填在海里储备起来”。看到这种说法的人,几乎无不对日本的“狼子野心”感到愤怒,也为中国的“养虎为患”感到痛心。

不过,不管是“美国不开采自家石油”还是“日本海底藏中国煤炭”,都不是事实。原因不难理解,从效益的角度考虑,资源储备得越少越好。不管是囤积资源,还是捂着不开发,都会造成效益损失——即保管费用和资源利用成本的上升。比如,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价值约400亿美元,其每年运营成本就超过2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成本问题只是战略石油储备缺点的一小方面,对于战略石油储备,还有更为系统的批评。其中一个依据是,关于石油储备的相关国际条约规定,参与国家“公共和企业储备必须能够足够支撑经济90天,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在2014年的时候,由国家控制的战略石油储备就能够支撑106天了,而企业储备还有141天额外的储备。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政府没有必要参与进来,不应该参与大宗商品业务,企业运作石油储备有自己的商业逻辑,而且其储备也已经足够。

事实上,很多关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研究都指出,由国家支配的石油储备在运营上效率低下,不仅释放储备的时候容易亏损,而且相比起全球各种市场力量,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还几乎起不到“平准”的作用。

一些研究还认为,减少战略石油储备,对美国国家安全也没有什么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开采技术进步,全球石油供应有许多来源,而且非常分散,不用担心被封锁。而目前的能源多样性也远比数十年前来得丰富,所以根本不必担心。如果确有必要,美国还能随时开动更多的钻头,大量开采页岩油以保证国内能源供应。

对于战略石油储备还未完全建立的中国来说,情况与美国自然有很大不同。但在今后建设战略石油储备的过程中,一些经验和教训是有必要汲取的。

中国在各地建设储油灌中国在各地建设储油灌

因为便宜就过于重视石油进口,对新能源产业和环保并不是福音

目前国际上的低廉油价,还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人们重新开始对石油形成依赖,会对新能源和环保形成不利影响。所以国际能源署主张,世界各国从长期来说应该减少进口外国石油,来提高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的利用,并提升能源效率。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曾呼吁,降低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有助于保护这个星球。

对于中国来说,相比起开采提炼国内高成本的石油,进口外国的廉价石油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之下,如何进行能源规划,更好地长远打算,是要多方面考虑的,并不是便宜就一切都好。

在能源使用方面,“囤积癖”是一种过时的想法,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有必要,但并不完全就是好事。

每添加一个题目需要新建一个ID,填写规则是ID之间用英文逗号分开。
如两个题:10600867,106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