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不必恐慌“下岗潮”

化解产能过剩将是明年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这其中涉及到僵尸企业合理有序地退出市场。有一些论调认为,国企重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等因素,将会引发和90年代一样的下岗潮。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推出“2016经改大手笔深度剖析”系列专题第三篇,详解这一问题。 …[详细]
的确会出现减员的情况,但不会到“下岗潮”的地步的确会出现减员的情况,但不会到“下岗潮”的地步

今昔情形早已不同,第二次“下岗潮”一说言过其实

90年代末下岗潮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市场化改革之前,国企没有倒闭之忧,国企职工没有失业之忧。但是1978年我国开启市场化进程后,国企面临的竞争日渐增强,盈利能力捉襟见肘。在巴里·诺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书中,有如下这样一张图,在图上可以看到,1978年以来,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呈下降趋势,且在1995-2000年这五年达到最低点。

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呈下降趋势(图片来源:《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呈下降趋势(图片来源:《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当时的国企职工有多少的人呢?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的时候,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9.14%,约有1.13亿人,国家不计成本地养活1亿多人是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1995年的时候,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9.14%,约有1.13亿人1995年的时候,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9.14%,约有1.13亿人

为改变局面,1997年全面实施以减员增效为主的国企改革,目的是通过在4年内裁减三分之一以上的国有企业职工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据官方统计,到1999年年末累计下岗职工人数已达到2440万,占当时全国国企职工总数的20.7%,如此大规模的职工下岗现象,被称为“下岗潮”。

然而,现今可能面临下岗的职工人数远称不上大规模

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占比已经下降到16.61%,约为6365万人。但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面临退出市场或者重组,比如垄断性的国企中石油、中石化、电信三巨头等,它们都是风光无限的国企,并不在这次的调整之列,重点是钢铁、煤炭、铝制品等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因此,本次减员的区域、行业相对集中,只是会减员,但不会达到“下岗潮”的地步。

且这次减员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让一些名存实亡的企业,真正退出市场,不再依靠政府救助而生存。要知道,过去没有治理僵尸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担心一旦企业破产倒闭,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为了维稳和政绩需要,以致于官员要不惜代价地维持经济繁荣的假象。但这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也隐含了相当程度的金融风险。

且目前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也很乐观

90年代的下岗潮,虽然有大批人失去了工作,但由于过去国企侵占了劳动力资源,反而让许多失业者进入了那些原本缺少人手的行业和岗位。这次调整有人认为,目前的行业发育比较完善,可能无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无法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多项数据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国内部分城市(101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监测,其中一个指标为求人倍率,求人倍率的算法很简单,就是有效需求人数比上有效求职人数,当求人倍率大于1时表示劳动需求大于供给,小于1时表示劳动需求小于供给。虽然简单,但这个指标既是反映劳动市场供求状况,也是反映整个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图片来源:和讯网)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图片来源:和讯网)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自2002年第一季度以来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开始,求人倍率基本上稳定在1以上,甚至很多时候超过了1.1的水平。这表明,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处于是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

无独有偶,另一项指标——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指数),也说明了这一点。该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求职网站合作推出,和求人倍率一样,它也是以1为分水岭,大于1表明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劳动力需求多于供给,就业市场景气程度高,就业信心较高。而数据显示,整体上看,2011年到2015年,就业市场整体趋于好转,在2015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46。

2011-2015年CIER指数(来自:《2015上半年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2011-2015年CIER指数(来自:《2015上半年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

且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必然会吸纳大量的劳动人口

还是人社部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的监测发现,在三类产业中,第三产业也即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占比是最大的。以最新的数据为例,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占比达到70%以上,而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第三产业的需求占比高达90%.

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占比达到70%以上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占比达到70%以上

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需求改变,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2014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8%,虽然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普遍存在服务业占GDP比重的70%还有差距,但现如今该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已经很强。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提到,“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市场就业的吸纳能力很强,就业形态很多,从2013年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渠道更多,各种新业态的发展也拉动了就业。”

但也需要社会政策做好托底

用于职工安置的专项资金应监管到位

对于政策性破产的国企,中央会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但不应该只是单纯费用下拨这么简单,应建立对职工安置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

企业破产,职工安置专项资金不能去向不明企业破产,职工安置专项资金不能去向不明

今年上半年,曾有一起这样的报道:2010年抚顺铝厂破产,为了向国家多要点钱,抚顺市国资委、抚顺铝厂与职工一起造假套取,将原本的集体职工突击变成合同工,但在套取得手后,抚顺铝厂并没有给这些突击合同工安置费用,而在破产费用清算明细里,却记载应该付给这些突击合同工5个亿。虽然有负责人声称资金被统筹使用了,但5亿资金的具体去向仍不清楚。

进行职工技能培训,帮助实现再就业

通过对转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无疑能更直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尚未建立体系完善的职工技能培训。

中国香港在这点上做得很好,香港政府把对就业者的援助视为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很早之前就建立起了就业援助制度的内容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雇员培训计划。基本上对报名参加课程培训者没有门槛限制,而且,专为失业人士提供的就业挂钩课程费用全免。不止是技能培训,培训机构还会为所有出席率达八成的就业挂钩课程学员提供就业辅导及转介服务,对应的就业辅导主任还会根据学员的特点,协助学员选配市场上合适的工作。

就业率前十位的培训课程(图片来源:香港雇员再就业局13-14年度报告)就业率前十位的培训课程(图片来源:香港雇员再就业局13-14年度报告)

雇员再培训计划的效果很明显,其最新的年报显示,2013到2014年参加各类培训课程毕业的人数达10万人,其中参加就业挂钩课程的有4.3万人。而在就业率排名前十的课程中,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超过80%。

学者聂辉华还指出,从人口结构来看,由于中国老龄化比例在上升,从国企分流的青壮年劳动力再就业的概率较高。这意味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青壮年以及中年劳动力,只要身体健康,并且有工作意愿,再就业的成功概率就会较高。政府要做的是,为这些国企下岗工人提供各种再就业培训,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收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结语

“下岗潮”一说言过其实,政府可放下包袱,将“去产能”进行到底。然而,部分失业情况是会存在的,政府应做好托底,给予下岗职工技能培训机会,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就业。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李敏
+收听
提问

关注今日话题微信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