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失业率高达30%”是断章取义

最近几天,“中国农村大学生失业率高达30%”在各大媒体上炒得很热。并由此引发了对“农村孩子靠教育脱贫的路越走越窄”话题的讨论。然而,这个数据却是有问题的。 …[详细]

数据有断章取义的问题,却被广泛传播

数据确实有,但不光出处标注错误,引用也有问题

始发文章中,引用数据论证部分始发文章中,引用数据论证部分

为了查证“中国农村大学生失业率高达30%”说法的真实性,首先要找数据的出处。根据始发文章中提到的“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这一信息,在全网进行搜索,却未能成功找到这一份报告。而后,通过扩大搜索,找到了数据的出处,这份报告并非是文中提到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而是《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名为《“最难就业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12所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的一章,这本蓝皮书由中国社科院于2014年发布。

这一报告的原文的确提到——“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其失业率高达30.5%,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但是,单看这一点并不够。

报告结果的出炉,依据的是在2013年6-10月对12所高校1678名应届毕业就业状况进行的调查。问题在于:

其一,调查不是动态的。这项调查反映的只是截止2013年9月底这部分应届生的就业情况,并不能代表说明以前或者未来应届生的就业情况是怎样的(不论是之前年份还是2015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都没有再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城乡不同进行调查分析)。

其二,样本量小,不具代表性。因为,首先全国12所高校为重点本科、非重点本科、高职各4所,也就是说“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这个数据只是从4所院校得出的。其次,应届毕业生的选取,是从12个院校里,每个院校抽取8个专业,再从每个专业对应的一个应届毕业生班级里抽取25名学生,也即一个院校仅选取了200名的应届毕业生,剔除无效样本后的数量就更少了。因而“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这个结论只是从不超过800名的应届生中得出的。

从4所普通本科院校得出的结论,即使有意义,最能代表的是大城市户籍差异

而且也要考虑地域的特殊性。非重点本科,即普通高校本科抽取的四所院校分别为:上海大学、广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以上海大学为例,其招生偏向招收上海本地的学生,而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上海本地、特别是有上海城镇户口的学生也会比较容易在当地找到工作,因户籍导致毕业生就业状况城乡差距大这点就很明显。而重点本科选取的四所院校分别为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和重庆大学,高职院校选取的四所分别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冀中职业学院,这两类院校的所在的城市没有那么大的户籍门槛问题。

报道引用的就业率来源(截图来自《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数据发布PPT)报道引用的就业率来源(截图来自《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数据发布PPT)

内容前后矛盾,且文中有对某品牌助学工程的宣传、介绍

文中有软文之嫌的部分文中有软文之嫌的部分

始发文章先是引用数据和调查报告,来论证目前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的严峻,实际就是在表达农村孩子想要靠上大学改变命运越来越难了。而后,却笔锋一转,谈农村大学生命运的改变,“事实上,在道真县,很多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又回来了。他们大多不会回到贫困的农村。更多的是在县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内心充满感恩”。并且将重点转到受资助圆大学梦的农村贫困家庭学子上,以某品牌资助的助学公益活动为例,说明助学行动给受资助学生带来的变化,并指出,“贫困的先赋影响已经在受资助学生身上得到有效地消弭,助推他们成功地进入大学”“受资助学生信心指数的提升,将会带给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以及自己未来的强大动力”。这一转折不仅令人费解,且对赞助品牌的表述,让整篇文章显得动机可疑。

可是,许多媒体抓着吸引人眼球的点,纷纷转发,甚至出现更夸张的说法

这篇文章一发出来,就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而且在转载中只强调数据的部分,以至于出现“农村大学生将成为就业最困难群体”的说法。

有些媒体在转载原文的时候,特意删去了描述赞助品牌的那一段,似乎已经发现那一段的存在有些不对劲。

某网站转载文章中,特地删去了出现赞助品牌的那一段某网站转载文章中,特地删去了出现赞助品牌的那一段

不严谨的传播,易造成“读书无用论”的误导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城乡差异,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就业更难,这一论述戳中是公众长期以来对城乡差距问题的敏感。一些媒体人发文回应为何农村大学生就业更难的问题,其中提到的无非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求职市场中面临机会不平等。

大多数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是一样的大多数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是一样的

必须承认城乡差距的存在。但是,有社会资源、有人脉的永远是少数,大多数毕业生,不论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镇,想要争取一份工作,都面临着激烈竞争。此外,在社科院的这份报告中也提到,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2%)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81.2%)。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两者虽有差距,却并不悬殊。

媒体对“农村大学生失业率高达30%”断章取义的传播,可能会对公众造成误导,特别是对农村家庭父母甚至孩子的误导。本来他们可能就对“读书改变命运”不以为然,这一夸张的数据,进一步助推了“读书无用论”。诚然,大学扩招后,大学生遍地,工作难找,教育回报率没有过去高了。但是,总体而言,大学扩招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教育水平,而且,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后,工作、居住、迁移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概率更高。被引用的报告中提及,“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的经济资本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获得和职业地位获得的积极影响远没有家庭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那么大”,接受完整的教育,甚或更高等的教育,虽然可能不会让人变得多有钱,但获得的知识、提高的技能、积累的人脉等,对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有积极作用。

结语

2013年4所普通高校农村家庭本科生就业最难,并非仅是“机会不公平”能解释的,更不能说明“读书无用”。断章取义的传播,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李敏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