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黄金大国的炼金术忧患

中国黄金协会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数据,全国累计生产黄金228.735吨,同比又增长了8.37%。中国是黄金第一生产国也是消费大国。然而,人们很少认识到在黄金背后也存在着环保忧患。 …[详细]

从金矿开采到金饰品加工,都少不了“毒物”助攻

剧毒的氰化物用处极大,用量极多

各类侦探、间谍类影视作品中常出现的氰化物,让许多人记住了这种苦杏仁味道的物质比砒霜还毒,只要指甲盖那么一小撮,便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不过少有人知道,它是现代开采金矿的好伴侣,几乎所有黄金生产企业都用得上它。种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不用赘述,简单来说,使用氰化物能够把金矿里的黄金给分离出来,否则开采单位抱着一堆石头可没用。除了在开采环节,到了首饰电镀加工环节,氰化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反应物。

氰化物毒性很强氰化物毒性很强

在开采黄金的过程中,氰化物的使用量惊人。中国黄金报曾经详细地报道过内蒙古一家黄金生产公司的情况,报道中说,2014年,该公司完成采矿量2310万吨,生产黄金5.1吨。为支撑产能,公司每月需消耗氰化钠2000多吨。粗略计算,这相当于生产1千克黄金得耗费4.7吨的氰化钠。并且这家公司还是非常强调成本管理的大公司,其它小公司恐怕用得更多。此外,首饰加工消耗的氰化物尽管不会这么恐怖,不过想想中国首饰行业的欣欣向荣,自然明白总数也不会小。

“毒物”其实并不可怕

先来看一幅图表,美国黄金生产第一州的氰化物排放竟然很少——

这张图来自美国联邦环保署,显示的是全美生产黄金的第一大州内华达州在2013年的有毒废物排放情况,被分为了空气、水、土地和离场排放(如将污染土壤开挖,运送到别处处理这样的方法)。标红的CYANIDE COMPOUNDS是氰化物的意思。显而易见,除了在大气废弃物中有12%是氰化物外,其它三个门类的废弃有毒物质前五中都没有其踪影。为什么会这样呢?内华达州可是在“大炼金”的啊。

原来,已经有了一整套对付氰化物的办法,严格遵守便没问题

尽管在黄金开采中会用到氰化物,它也的确是剧毒物质,不过其实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降解方法了。中国国内也是如此。用学术搜索能够查找到各种关于氰化物处理办法的论文。比如,有论文表示用含氯药剂等方法,去除率能够达到99%。因此,前期做好降解,后期让少量尾矿(即开采完毕之后剩下的含金量很少的矿石)中的氰化物在阳光下自然降解是不错的选择。当然,隔离和防渗透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氰化物还有个特性,是个“急脾气”,来得猛去得也算快。萨利姆·阿里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矿业社会责任中心主任,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它(氰化物)的影响是即刻发作的,但却没有生物持久性,而且在阳光下就会分解。因此,氰化物泄漏可能会瞬间造成大量死鱼,但却不会像汞那样产生长期的持续性影响。”(来源:环境报道网站“中外对话”)所以说,即便是一些氰化物泄露到了河水中去,只要做好应急预案,隔绝人群、动物和重要水源,也能够防止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它在水中的自然降解速度也比较快。

可“毒物”挣脱缰绳便恐怖了

警惕一:一些正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未必好好做防护

一般而言,正规的黄金开采企业都会标榜自己环保措施做得好。不过未必是这样。举几个曾经的案例。

中国经济网2013年6月发表了一篇题为《陕西马鞍桥矿业尾矿库隐患重重 离奇获行政许可》的调查报道,文章一开始便说,“陕西马鞍桥生态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鞍桥矿业)年产黄金1.2万两,是名符其实的‘黄金万两’,然而其尾矿库带来的污染与安全隐患却是再多的黄金也难以治理的。”当地村民说,打起来的井水里出现了一团团的沉淀物,再也不敢喝了,怕有氰化物。而一座座的尾矿库下破损的塑料膜垫,怎么可能起到防渗透的作用呢? 另一个案例是很出名的紫金矿业。早在2006年底,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境内的紫金矿业贞丰水银洞金矿发生溃坝事故,尾矿库中约20万立方米含有氰化钾的废渣流出,威胁到下游两座水库。

马鞍桥矿业的尾矿堆里,防渗透的塑料膜垫已经破损不堪马鞍桥矿业的尾矿堆里,防渗透的塑料膜垫已经破损不堪

在监管乏力,甚至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情况下,想要靠企业自律来做好环保确实让人很是担忧。事实上,忽视环保是一些企业降低成本的手段,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警惕二:疯狂偷采黄金更是灾难性的

如果说正规企业好歹还是有所忌惮,可以管理的话,私人采矿用一团乱来形容毫不为过。新京报今年5月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千米金洞隐藏地下淘金工厂》的报道,揭秘的是北京平谷的私人淘金乱象。原文说,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盗采者为了牟利,不惜悄悄使用化学品,反复冲刷、浸泡山体,再通过活性炭吸附取得黄金。而当记者跟着工人进入淘金现场之后,刺鼻的气味越来越浓,“在矿洞内多个角落也堆放着多种没有任何标识的化学品,打开袋子酸臭味熏得人难以睁眼。这堆未开封化学品的前方,岔道被一个人工堆积起来的半米高的土坝拦住,十米之内都是黑色积水,无法前行。”一位村民说,他们把氰化物叫作“药”,配上其它化学品,能把金子给溶解出来。

其实,这种私采别说污染环境了,对人身安全也是极大的威胁。今年3月,国务院安委办通告了这么一起事件:“2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大章镇三人场村3名村民非法凿开废弃封闭矿井后,采用氰化钠药剂喷淋盗采黄金矿,3人因吸入氰化物气体中毒死亡,后村民盲目组织施救又导致6人受伤。”

新京报记者拍摄的北京平谷私采乱象新京报记者拍摄的北京平谷私采乱象

北方在偷采,南方也不甘落后。今年6月发表在业界期刊《云南冶金》上的论文《云南某县氰化尾渣特性及安全处置方法的研究》里有这么一段话——“云南省东部某县境内现有私挖盗采后遗留下的总量近10万t(编辑注:吨)氰化法提金后的尾渣,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零散堆放于采挖金矿的山林中,有的位于当地政府规划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这些含有剧毒物—氰化物的氰化尾渣,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形成了巨大威胁。为避免云南阳宗海砷污染和曲靖隔渣污染事件重演,当地政府决定对这些遗留的尾渣进行安全处置。”

遗憾的是缺乏全局的统计,只能从这些案例中推测出偷采的严重性。而氰化物作为管制品,却在滥采中广泛应用着。

警惕三:加工金饰品的私人作坊也是巨大隐患,直接影响民众用水安全

饰品电镀行业也少不了氰化物,毫无采购资格的小作坊通过黑市来购入它。然而,严重污染的废水直接乱排。2013年的时候,浙江义乌赤岸镇安监所工作人员发现该镇某村的一条小河污染严重。经过走访竟然揭开了一个大型的氰化物倒卖黑市网络。义乌作为一个首饰电镀行业扎堆的城市,氰化物污染之患实在很深。尽管氰化物的降解速度不慢,然而也抵不住持续的、剂量不小的偷排。

电镀加工首饰的时候也需要氰化物电镀加工首饰的时候也需要氰化物

黄金业已经有汞污染的前车之鉴,实在不能再重蹈覆辙

汞污染还没处理好,岂能让本来更环保的氰化技术帮倒忙

事实上,黄金冶炼带来的旧患至今仍未消除。原来都是用土法在炼金,用汞来做“分离剂”。甚至现在也有一些黑作坊在偷偷使用汞。比起氰化物,汞的污染更难消除。而以前的“汞患”至今存有威胁。根据李雅芬等研究人员的调研,尽管我国2000年以后已经全面停止混汞法炼金,但是东北夹皮沟一代采金已经很久,当地的河流汞污染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土壤污染也一样。

既然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在使用上更为高级的氰化方法时,自然应该对“毒物”的排放、管理百般重视。可现实如上文分析的,并不乐观。前面提到了美国内华达州的例子,实际上,在美国联邦环保署的网站上,有专门的“毒物查询网页”,结果具体到公司。而为了让那些公司不瞒报,也采取了不少抽查之办法,譬如说,2013年美国环保署发现内华达Barrick黄金开采公司旗下的三个子公司都存在瞒报行为,随机开出罚款,包括27.8万美元的罚单和34万美元的环保工程费用。而作为一个黄金消费大国,英国的公平贸易及公平采矿项目也很值得学习,该项目强调资质认证,证明黄金的提取过程中采用了安全和负责任的操作程序来处理汞和其它有毒物质。

美国联邦环保署网站上能够查询到非常具体的有毒物质排放美国联邦环保署网站上能够查询到非常具体的有毒物质排放

反观中国,在环保部的网站上有一份《关于黑龙江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争光岩金矿资源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开篇便提及“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我部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违法行为已经查处。你公司必须认真吸取教训,增强守法意识,杜绝违法行为再次发生。”似乎有些太过于轻描淡写了。

结语

黄金好看,但得小心炼金、镀金之毒。当社会有了这个意识,期待能够反过来对黄金业有所规范。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王杨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