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女权主义,请不要太苛刻

春晚小品引发的关于女权主义的讨论余波未平。在不少人看来,中国女权主义者对春晚的攻击是玻璃心,“停播春晚”更是小题大作。一些人因此而反感部分中国女权主义者的好斗姿态。这种想法未免过于苛刻,若女性面临的种种真问题因此而受到忽视,非社会之福。 …[详细]
“女神和女汉子”,引发争议的春晚小品《喜乐街》“女神和女汉子”,引发争议的春晚小品《喜乐街》

在很多男性网友看来,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已经足够

毋容置疑,女权主义在中国已经是一场越来越受关注的运动,不过,关于女性地位高低这一核心问题,不同人的看法差别很大。在女权主义者乃至普通女性看来,中国女性的地位自然有待提高,但观察很多男性网友的言论,却可以发现他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对女性已经足够尊重,而且理据十足。不妨列举几条理由——

第一,官方意识形态对女性没有任何贬低。“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众所周知的政治格言,“妇女解放”、“女士优先”也一向被视为正面价值。

第二,在女权问题上,言论并没有什么禁区,如今没有哪个女孩会因为主张女权而被看不起。

第三,在社会地位上,女性不会天然有什么劣势。只要经济实力占优,女人在两性关系中一样会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认为女性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往往只是基于男女有别的事实而释放出的善意,例如认为女性不适宜当快递员是一种对女性的保护。

第五,在男多女少的当代社会,实际上是男性在贬值,女性在溢价。

因此,在以逗乐为目的、关于“女神与女汉子”的春晚小品被女权主义者强烈抨击后,很多男性网友都认为,女权主义者是玻璃心,“停播春晚”的呼吁更是小题大做——“大过年开开玩笑怎么了?”“潘长江常年因身高问题被嘲笑或自嘲人家从不玻璃心,拿女汉子逗乐又怎么了?”有媒体还评论称,“每个人都有玻璃心的权利,但如果每个群体都叫嚷抵制,恐怕艺术形象就没法塑造、艺术作品便没法存在了。”

在一些以男性留言为主的新闻跟帖或网络社区里,这些女权主义者不仅是神经过敏,甚至还面目可憎。对这个事件的讨论最终都被引到对女权主义者、乃至对中国女性的攻击上。很多男性网友认为,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很多其实是“伪女权主义”——表面上主张男女平等,实际上是想“多占便宜”、想“不劳而获”、想“获得更多权利却不愿承担义务”。

对女权主义的指责并不公正

对女性的尊重只是表层,在舆论之下仍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事实上,前面提到的对女性的尊重,只是舆论上的,比较表层的,绝大多数现代国家在这方面都不会比中国做的差到哪里去。真正的问题是埋在水下的,深层次的,而且往往是舆论不容易注意得到的。

一个典型例子是职场地位。在中国,女性在职业阶梯每上升一步,她们所占比例会随之稳降。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女性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为44.7%,但“负责人”职位中的女性只占25.1%。据媒体查阅的企业记录显示,在中国的300强公司中,女性董事不足十分之一,相比之下,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中女性董事所占比例为19.2%,欧洲大陆最大的610家公司中,女性董事约占18%。

女性在领导层面受到的忽视,在国企特别明显,在31家没有女性高管的沪深300指数公司中,其中30家是大型国企。而事实上只要国企愿意,政府通过任命便可让女性拥有较高的职位。但国企和政府并没有这么做,一些企业在接受采访时坦承从来没有考虑过让女性担任董事。

另一个例子是家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0年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有近25%的已婚妇女遭受过家暴。但家暴的实际情况要比那些数据显示的更普遍:相当大部分的家暴没有报案。即使是报案了的家暴,也往往被认为是家庭内部矛盾而被要求私下解决。

家暴的普遍性仍然反映出在多数婚姻关系中,女性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许多观察者还声称,经济繁荣一方面为女性创造了机会,但也促进了长期被压制的传统价值观的复苏。越来越多的男性和女性称女性应主内;女性面临着很大的早结婚压力;甚至连全国妇联的官方网站上,都有文章贬低选择晚结婚的女性。

更为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各地“女德班”的兴起,很多女性主动认为只有回归传统做一个顺从的好妻子好媳妇,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这都是当代中国女性地位值得担心的征兆。

来上“女德班”的学员希望能够学会“妇道”来上“女德班”的学员希望能够学会“妇道”

“玻璃心”的价值,在于打破“刻板印象”

不过,即便女性地位不如想象得高,很多男性网友依然认为女权主义者不应该攻击春晚。为春晚辩护的最大理由,在于这个节目只是以逗乐观众为目的的小品,并不带有什么恶意——许多人不是指责这个《喜乐街》是抄袭韩国搞笑节目《极和极》吗?在韩国版的这个节目中,也是一个“假小子”和性感女郎唱对台戏,“假小子”也在拿自己的女性特征自嘲。不少人还举出许多国外电视节目都有涉嫌歧视女性的情节,以此来证明只要没什么恶意,拿女性开开玩笑并不值得小题大做,不应该“玻璃心”。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典型的“把存在当合理”。且不说这种“没什么恶意”、“图个乐呵”的节目在被嘲讽对象来看是什么滋味,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些节目会加强一些不应有的“刻板印象”、“刻板思维”,例如那些拿残疾人开玩笑、拿个子矮的人开玩笑的作品,长期占据春晚这样的舞台,不免使人们在潜意识里认为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妥。把女神和女汉子对比,拿“剩女”开涮,不免也会助长“嫌丑爱美”的风气——尽管这可能并不带有什么恶意,但确实会有这样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玻璃心”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社会学领域有一句名言叫做“个人的即政治的”(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说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仅属于个人看法和选择,实际上背后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台湾曾有一名护理人员选择离职,看似个人选择——但在背后,高压力的工作内容、社会大众对护理人员的不尊重等等,皆促使护理人员选择离职,这是个庞大的结构性因素。以这个不大的事情为契机,很多护理人员就挺身而出为自己争取权益,这种“玻璃心”能说没有价值?

同样的,女权主义者以攻击春晚小品为契机,试图扭转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也不是什么“玻璃心”——试想想,一个“女汉子”形象的“剩女”,要是在年三十与家人一起看到这个小品,承受的压力该有多大?

必须承认,这还不是一个善意和宽容过剩的社会,许多人仍然“因为顾虑自己的取向非一般大众主流,而无意识的压迫、隐藏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其实是正当的,因而在不知不觉中遭到迫害”。在这种情形下,“玻璃心”并不是什么坏事。

对提升女性地位的呼吁,应该不断坚持

不少人提到,美国的不少节目也涉嫌歧视女性。的确,在美国脱口秀可以百无禁忌,但要发表标新立异或者冒犯性的观点,也往往会招来各种各样的“玻璃心”,这些“玻璃心”不一定都有道理,但在防止偏见恶化,防止歧视蔓延方面,的确能起到作用。

实际上,西方社会的长处,就在于很多人能够长期坚持“玻璃心”。正如有论者指出,从波伏娃《第二性》的问世算起,法国人能够一直保持着,“每年选举每次年报都把‘同工同酬’‘同等教育’的问题端出来省视,女权组织能保持神经紧张和活动力量勒令所有言辞中稍有‘歧视’之意的公众人物道歉、政治人物下台。”

这种做法必要性在哪?看看阿富汗就知道了。上世纪70年代阿富汗的女性曾经非常之“潮”,但在保守主义的不断冲击之下,阿富汗女性已经几乎剩不下什么了。

1972年和2013年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972年和2013年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结语

女权主义者的要求不一定都合理,但在当下中国,提升女性地位仍然是一个值得时刻呼吁的口号。对待女权主义,请不要太苛刻。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