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高铁“免费”矿泉水的外衣

今天关注春运期间的一瓶水。坐过高铁、动车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上车前,可以在车站领取一瓶“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铁路部门一直声称这是“免费水”,既然免费,为何这几天新华社等媒体接连对“5100矿泉水”发难,这到底是一瓶什么水呢? …[详细]

“免费”,不是挡箭牌

每次面对质疑时,铁路部门总以“免费”为借口作为搪塞

在高铁市场之外,我们又很少看见有人喝“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似乎这种水就是为高铁而生。作为消费者,自然要产生一种疑问:“免费水”是否已经包含在火车票价之中?

可以免费领取的矿泉水并不是免费的可以免费领取的矿泉水并不是免费的

早在2009年,在财经新闻领域,对这个横空出世的“5100矿泉水”,就已存疑。而从09年至今,也有律师、大学生、媒体多次向原铁道部申请“5100矿泉水”的招投标信息公开。但原铁道部都以“这是免费的,不计入票价”回应,意思为这是馈赠、福利,送或不送,都应该由铁总自己决定,拒绝向外披露相关事宜。

短期来看,市场上确实可能出现免费的产品或者服务。比如打车软件在开疆拓土时期,就曾大幅度补贴乘客,不花钱坐车不是不可能。可是,截至去年9月,铁路总公司负债规模达到了3.5万亿元,同时,国务院也在2013年发文指出“中央财政在2013年和明后两年对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过渡性补贴。”

对于铁路总公司这种高负债、常年靠财政巨额补贴度日的国企,根本没有“免费”这一说。一个向政府要补贴的国有大型企业,它的任何支出都可以看作全民承担,它的所有负债实际上也是全民消化。即使矿泉水不计入票价,又不是矿泉水公司赠送的,自然要消耗铁路总公司的运营成本,那么,铁总有多少亏损是由这样的成本造成的呢?

即使“免费”成立,也要公开招投标信息

退一步而言,“免费”说成立,铁路总公司也不可以不公开招投标信息。按照现行《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我国境内“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还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那么,不公开又如何监督呢?

此规定之意图非常明显,国资就是全民出资,国资参与经营活动,必须对出资人负责。矿泉水价格没有秘密,市场很透明,而西藏冰川矿泉水的定位是高端品牌,其市场售价是大众矿泉水品牌的3倍左右,负债累累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什么要一定要选择一个高端品牌?

隐藏在“免费”下的,还有更多触目惊心

“免费5100矿泉水”飞黄腾达的速度让人吃惊,这和铁路部门当“政治任务”来抓密不可分

由于铁路部门拒不披露任何和“免费”矿泉水有关的信息,只能从另一方入手。西藏5100水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根据其历年财报,从2008年到2013年的6年间,其营业收入增长600%,这种发展速度,远非一般的公司可以企及。

2008至2010年,中铁快运(铁路总公司直属企业)这棵“大树”的价值逐渐显现:从收入占比来看,中铁快运这三年贡献的收入分别占西藏5100总收入的76.8%、81.0%和80.5%,可见只要抓住高铁这块肥肉,其他生意不做也完全没问题。

西藏5100水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展速度惊人,背靠大树好乘凉西藏5100水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展速度惊人,背靠大树好乘凉

“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能这么快在高铁上站稳脚跟,并且飞速发展,和铁路部门当“政治任务”来抓密不可分。据媒体披露,原铁道部各分局每年都会发通知要求“做好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营销工作”,按照各部门职工人数下达营销任务,一部分销售,一部分职工自用。更要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安排一名副职领导专门负责。一些分局还要求,车站商店、站台售货架、铁路酒店宾馆一律销售5100矿泉水,而不得销售其它任何矿泉水。

按照铁路部门的说法,既然这是免费发给旅客的水,那如此大的推广力度和热情,又是怎样生发出来的呢?

铁路部门大量采购的价格,居然高于市场上可获得的零售价

翻阅“西藏5100”历年财报会发现,除了强调水源和渠道外,“毛利率”是每年必须浓墨重彩书写的一项。其中,2009至2013年,“西藏5100”毛利率分别为58%、64%、79%、81%和73%。而根据2014年出版的《中国矿泉水行业报告》,这个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在20%左右。为什么“西藏5100”会如此赚钱?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以2013年为例,根据该公司年报,中铁快运买水就花了3.23亿元,共1.5亿瓶,采购价约每瓶2.15元。但目前在某宝等电商网站,这种品牌同样规格的水,最低售价仅为2元一瓶,其中还不乏“买2箱送1箱”的优惠。

大宗交易的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上的零售价格,只有两个可能:其一,溢价部分实际上是关系成本,用到了采购回扣等关系维护中;其二,没有竞品参与价格竞争,无法拉低采购成本。

一瓶水也能见微知著,铁路部门市场化道路其修远兮

铁路总公司不要重蹈电力行业改革的覆辙

2013年3月17日,盛光祖和他的党组成员在北京西长安街复兴路10号院的大门口合了个影,那天,“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牌子取代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谁都不怀疑政府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良好初衷。但业界普遍担心,铁路总公司依然还是那个“铁道部”。

铁道部更名前,铁路职工和末代“铁道部”合影铁道部更名前,铁路职工和末代“铁道部”合影

这种担心不是危言,这是另一个基础行业——电力工业的惨痛教训。1996年,电力行业实施政企分开改革,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但在这之后,中国的电力格局没有本质改变,手握大权的总经理位置比部长还要实惠。而审计署的报告称,在改制2年后的最关键过渡期,国家电力公司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领导人决策失误致使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涉及金额78.4亿元,其中因违反决策程序造成的损失就达32.8亿元。

电力行业和铁路行业,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两个行业都曾被认为是“国之根本,动不得”。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观察其他国家铁路改革的历程及结果,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合理地想象中国铁路的未来发展。英国铁路的市场化改革始于1994年,1996年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不是改个名字,而是私有化。不仅包括铁轨、站台和信号系统在内的铁路基础设施被私有化,而且铁路营运业务也被完全拆分,其中客运业务被分别承包给25家私有企业,货运业务则被分别承包给7家私有企业。

有人担心铁路私有化会对运输安全有影响。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交通研究中心的伊万斯(Andrew W Evans)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对铁路系统进行了市场化(他的语境是私有化)改革,能够有效降低与铁路有关的事故。

现在的铁路总公司,正处于改制2年这个时期。一瓶小小的矿泉水背后的不透明,折射的恰恰是整个铁路系统的痼疾。信息透明、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充分选择,是维持市场公平、防止利益输送最有效的办法,为什么在“5100矿泉水”的采购中失灵?

道理很简单,铁路总公司还不是一个“公司”,不需要对股东负责、不需要为负债忧愁。一喊饿就有奶吃,企业便匮乏动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结语

在铁路系统反腐和已经改制的情况下,铁路更应该市场化运营,像一个正常的公司那样。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张德笔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