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真的在大规模逃离中国吗

近日,手表制造商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突然宣布关闭,导致千余员工失业,加之之前松下已经表示要将生产线从中国迁回日本,微软表示将关闭原诺基亚在华的手机工厂……这些新闻引发了人们关于外资逃离潮的担忧:外企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一旦外企大量逃离,中国将有成千上万人失业。那么,外企真的在大规模逃离中国吗? …[详细]

整体上看,外企外资大规模逃离中国不是事实

无论从新增外企数量还是实际利用外资来看,外资外企都没有逃离中国

近年来对外资大规模逃离中国的担忧并非新鲜事,每当有外企撤离,对外企逃离潮的担忧就会出现。到了今年,因为西铁城、松下等都是比较著名的企业,诺基亚也为国人所熟知,所以这种担忧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能否“保7”都议论纷纷的情况下,人们对这种可能昭示不好经济兆头的现象格外敏感。但如果跳出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就会发现外企大规模逃离中国并非事实。

据我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2014年,虽然数量有所波动,我国每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都在2000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虽然也有变化,但总体依旧上升,从2008年的924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195.6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去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约为1280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约3%,外资流入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该机构发布的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亦指出,在全球投资促进机构选出的2014—2016年最具前景的东道国经济体中,中国仍位居首位。

可见,近年来部分外企、外资撤出中国不仅不能代表外资在中国的经营趋势,更难说得上是“逃离潮”。

招商引资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招商引资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

大多数欧美企业对中国市场依旧乐观,短期内也不会逃离中国

2月11日,中国美国商会在北京发布的《2015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有73%的受访者认为其2014年处在“盈利或大幅盈利”的状态,超过60%的受访者把中国视为全球三大投资重点之一。虽然他们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有担忧,但仍有近70%的受访者对中国市场展现的盈利潜力持乐观态度。

这和2014年9月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4/2015》的结论基本类似。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是意料之中。中国无法再依赖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但是,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能够达到6%-7%,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仍然能保证无限的商机,”伍德克说。“在华外资企业将迎来一个长期且可持续的‘白银时代’,对欧盟商会来说,这意味着一个现代创新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全新发展时期。”

既然外商仍然看好在中国的投资前景,近期的部分外企撤离又说明了些什么呢?

部分外资撤离,昭示中国劳动力成本在大幅上升

日企回流是因为在日元持续下跌,中国工人工资成本相对增加

部分日企的回流,原因其实很好理解。近年,日元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不断贬值。在2011年底1元人民币兑换12日元,而到2014年底则可以兑近20日元,短短三年内,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上升60%。以日元向本国出售产品和服务,以人民币支付工资和运营成本,那么在华日企负担自然会加重,利润会减少。把生产线转回国内,自然成为在华日企的一个选择。

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也已经优势不再

相对其他币种,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要稳定得多,那么在美国人看来,情况又怎样呢?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5年外企面临的最大商业挑战中,有61%的企业选择人力成本提升,比2014年的45%高出了15个百分点。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2014年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以美国为基准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这表示目前在美国进行生产只比在中国进行生产贵4%。

报告表明,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美国温和的薪酬增长、高效的生产技术、低廉的能源价格使得部分商品在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几乎没有差异,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未来会选择在美国境内进行生产。

该研究报告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差距在2020年左右将不复存在。

也许有人会对美国人的说法大惑不解——他们是想说中国工人的工资已经赶上美国工人的工资吗?并非如此。目前,中国制造业小时人工成本约为3美元左右,而美国制造业小时人工成本在35美元左右。之所以认为两者成本相近,是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存在巨大差异: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不足美国的10%,而在高端制造领域,美国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20倍以上。

只不过从发展趋势看,中国人工资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因此中国劳动力的相对成本确实在上升。

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显示,墨西哥制造业在成本方面比中国更有竞争力。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显示,墨西哥制造业在成本方面比中国更有竞争力。

然而随着服务业蓬勃发展,在中国赚钱仍然是外资外企的不二选择

服务业已经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角

既然劳动力成本在上升,那么为什么外资外企还不撤出中国呢?答案是,中国蓬勃发展的服务业,以及新兴中产阶级的规模化崛起,给外资依然留在中国赚钱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在制造业,外资外企离开中国,不代表放弃中国市场,只要把在他国生产的产品继续放在中国销售就行了。然而,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升高了,为了降低成本不再把生产环节放在中国,这依然会对中国人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别就在于,生产与消费一般在同一个地点完成。要想在中国的服务业市场赚钱,就必须在中国提供服务,而且通常是雇佣中国人来进行服务。换句话说,只要在中国服务业市场赚的钱大于在中国投入的成本,外资就依然愿意留在中国。

事实上,外资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中国服务业,而不再是制造业,已经成为相当明显的趋势。按照官方数据,去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为6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比升至约56%,而传统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为400亿美元,同比下降12.3%。

服务业的兴盛,很大程度上也是过去数十年积累的一种释放——新兴的中产阶级和少数富豪越来越舍得消费。按照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说法,“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重大调整……相当规模的中产阶级的出现有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这些利用外资的服务业,遍布各个领域,包括金融咨询、留学教育、餐饮旅游等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着享受高端服务的需求,这些领域也在大量吸纳着人才。

放开准入限制,服务型的外企会更愿意进入中国

在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报告中,无论在哪个行业,受访企业都认为,市场准入限制是抑制其在华投资能力和意愿的主要因素。

从政策角度看也的确如此,放眼金融、教育、文化、医疗、育幼养老等种种领域,无不存在对外资的限制,股比比例有限制,经营范围也有限制。这些限制既阻碍了中国人对优质服务的获得,也让本土服务型企业缺少竞争,无法提高服务水平。

在制造业注定走向没落的当下,放开服务业的准入限制正当其时。

结语

提高劳动力成本,让多数劳动者有办法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是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但问题在于,当整个产业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时候,原先的产业工人们,做好准备没有,让产业工人适应这个转变大潮,有关部门责无旁贷。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刘文昭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