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烧炭自杀,罚银行远不够

近日,上海银监局对7家商业银行处以240万元的罚款。据了解,这是对前段时间上海一家三口因无力偿还卡债而全部烧炭自杀的问责。对银行罚款240万,就能有效阻止“卡奴”吗? …[详细]

一家三口走投无路“烧炭自杀”,敲响“卡奴”警钟

“卡奴”欠债自杀,何以罚银行?

今年6月,上海一户三口之家烧炭自杀,年过花甲的老夫妇及25岁的儿子无一幸免,根据遗书,死因疑为信用卡透支无力偿还。一家人欠债走投无路“烧炭赴死”,听起来很悲壮,但问责的方式是对银行罚款也让人好奇,欠债还不上是他们自己的事,又为何罚银行?

这是因为这家人当时有10多张信用卡,且总透支额度高达50多万,涉及到银行未依法审查申请人资料真实性、过度授信、异常交易管控不力等违规行为。例如,上海银监会的处罚决定书显示,工行在当事人张某申请信用卡时,未经核实,就发了额度为10万的信用卡。另外,10张信用卡却有50万的透支额度,显然违反了“刚性扣减”的原则。所谓“刚性扣减”,打个比方,假如银行综合一个客户的多方条件,判断其可获得授信额度5万元,但该客户已经在其他银行获得了2万元的授信额度,则只能批准3万元额度。即使这一家三口每个人的信用额度为10万,三个人加起来也不过30万,50万的透支额度显然不合理。

上海银监会的处罚决定书(部分)上海银监会的处罚决定书(部分)

“父还子债”、大学生“卡奴”现象突出,“卡奴”问题不可小视了

其实,上海“卡奴”烧炭自杀案,仅仅是近些年日益壮大的“卡奴”队伍的一个缩影。“卡奴”就是指这类背负巨额信用卡债务,并且月薪或收入无法承受信用卡还款额的人。《2013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去年逾期半年没有偿还的信贷总额为251.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71.9%,可见,“卡奴”越来越多了,其数量呈井喷式上升趋势。

此外,一群年轻的“卡奴”也正在崛起,现在很多高校因为基建,都欠了银行不少钱,这种商业关系的存在,使得很多高校的一年级新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整个班级、整个年级地被强制办理信用卡。结果就是,这几年“子债父还”的事件屡次发生,今年初,一位父亲为了怕女儿坐牢,为办了13张信用卡的女儿还20多万的卡债。这不是个案,根据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审判白皮书》显示,信用卡纠纷案的涉案主体,年龄集中在23岁至35岁,其中就有不少是高学历在校大学生。

商业银行过度、多头授信,只是导致“卡奴”增加的直接原因

为何有这么多“卡奴”?上海银监会对银行的罚款不是没有道理,“卡奴”与商业银行的过度授信、多头授信有很大关系。

过度授信,是指授信额度超过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或者实际需要,联系前文的“刚性扣减”原则,工行对张某个人信息不加核实就给出10万的额度,就属于过度授信。

信用卡多头授信则是指多个不同银行向同一客户发放信用卡,使客户可使用的信用额度与其还款能力严重不匹配。烧炭自杀的一家,同时获得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7家银行同时授信,就属于多头授信。举个例子,假定根据客户还款能力,授信额度本应为X万元,有a家银行以此为主要依据分别向该客户核发信用卡,则该客户实际可使用的信用卡总授信额度Y=aX,即a 家银行,a头授信,使客户的授信额度被放大了a倍。

过度授信、多头授信,从信用卡发行量高居不下可见一斑

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历史仅二十多年,在早期跑马圈地时期,粗放模式造成的降低申请标准、大量发行,尚可理解,但数据却显示,如今信用卡发展步入稳定期,发行量依然居高不下。据《2013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3年我国信用卡新增发卡量6100万张,比年初增长了18%。

我国信用卡历年累计发卡量同比增速趋势我国信用卡历年累计发卡量同比增速趋势

为什么银行对于信用卡的增发乐此不疲?这是因为信用卡发展初期的“人口红利”基本不复存在,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办卡的客户几乎被开发完毕,但银行却仍有利益的驱动和指标压力,银行最看重商户回佣,也就是客户在POS机刷卡消费,银行向商户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所以,当前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的结果,是银行和“卡奴”各取所需。

信用卡申请的低门槛甚至无门槛,对“卡奴”的增加推波助澜

为了刺激发行量,银行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又具体表现为,各商业银行信用卡申请门槛低,甚至几乎无门槛。

中国的信用卡申请门槛究竟有多低?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申请,只需准备身份证复印件、工作证明、工资流水即可。需要财力证明(包括房产和收入证明等)这样的高门槛银行,基本上只有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一些银行甚至可以用医保卡、社保卡等作为财产证明。最简单是广发银行,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申请表就可以。

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内的大多数银行,还支持以卡办卡。如果想利用自己手中已有的信用卡再办理一张信用卡,持卡人一般需使用原来的信用卡超过6个月以上,并且无不良记录,可申请在另外一家银行再办理一张信用卡。由于持卡人之前使用过信用卡,在新卡申请时,银行审核会比较容易,放卡速度也会加快,有的无须再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信用卡复印件、财力证明等相关资料。

在美国,申请信用卡的门槛虽只有两个——社会保障号和信用记录,但这两个要素涵盖的信息是大量的,和中国的社保卡可不是一回事。美国的社会保障号与税号、社会医疗、银行账号、信用卡卡号等相连,可以视为美国人“事实上的身份证号”,信用记录则主要涉及信用局的FICO信用分,下文还将进一步介绍。反观中国,财力证明可用医保卡、银行存款证明甚至银行代发工资记录来代替,这样一来,可操作性就很强了,也很容易造假。

银行非但不强调信用卡风险,各种信用卡促销活动反而越来越多。以信用额度为卖点,通过各种积分、送礼、免年费等方式吸引客户,是银行信用卡大战的又一手段。最典型的是招行,其信用卡积分永久有效,其他银行积分有效期为两年左右。

信用卡网申页面上的各种促销活动信用卡网申页面上的各种促销活动

但对银行罚款只是隔靴搔痒,最缺的是可靠的信用评估体系

对银行制约也好、罚款也好,都是在扼制“卡奴”增多的直接原因。而根本上来说,对“卡奴”的预防,还需要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只有掌握了卡主的信用水平,才能衡量哪些人有“卡奴”风险,再进一步防范。

目前可依据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全面、作用有限

在这方面,各发卡行也不是没做出努力,比如,工行在2012 年上半年,将信用卡授信政策统一纳入全行授信政策体系,提高信用卡精确授信水平。中信银行则是不断完善总部——分中心风险管理体系。但这些体系毕竟都只是各行内部单一的体系,无法对客户信用从整体上进行宏观评估。

目前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是各商业银行普遍依据的一个整体性的信用评估体系。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审核信用卡申请人时,会先查询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看该申请人是否在“黑名单”中,有无不良记录,如果申请人过不了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就不会通过审核。 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统计十分有限,于2005年才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的联网运行,截至去年底,该数据库收录人数共计6亿多人,其中仅1亿多人有信贷记录。足以见得,“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统计的数据,还很不全面,参考价值显然有限。

美国、台湾信用评估体系值得借鉴

国际上成熟的信用卡市场,与其完备的信用征信体系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方面典型的有美国和台湾。

目前美国三大信用局Equifax、Experian和Trans Union,收集了美国近2 亿成年人的信用记录,每年出售6亿多份消费者信用报告,每月进行20多亿份信用数据的处理工作。三大信用局都采用FICO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特色在于,它不但收集了个人的信用记录,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来评估个人信用风险,并依此作为授信依据。在信用报告的基础上,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风险评估,换句话说,评估借款人的三C—— 品德( Character) 、能力( Capacity ) 以及抵押( Collater al)。美国信用体系的另一大特色是,银行与信用卡公司从信用局租用光缆专线,24 小时不间断地提供在线服务。在中国,只是罗列了个人的信贷记录,相关评分模型及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预估,是缺位的。

FICO 信用分评分要素及分数等级FICO 信用分评分要素及分数等级

台湾地区联征中心也有许多创新性的举措。例如对信用卡客群进行精细化的区分,将所有人区分为“无法进行评分者”、“给予固定评分者”与“实际评分者”。对于无法进行评分者,银行参考时,则会谨慎评价。

结语

我国信用卡业务是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成熟的背景下逐步开展的,所以,要改善信用卡业务的状况,还需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入手。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王冠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