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萌妹性游”假新闻怎炮制

这两天最重要的新闻是四中全会。但要说最吸引点击的新闻,可能是“95后萌妹子身体换旅行”,以及之前的“挖掘机车震”。然而这两则吸引无数眼球、口水、转载的“新闻”,不过是同一起营销骗术。 …[详细]

“身体换旅行”,并不高明的营销术

本月中旬,有人自称“95后萌妹”发帖征集陪游

本月13日中午,在中国最热门的几家社交网站猫扑、天涯、豆瓣等上面,都出现了一条《用身体旅行:95后萌妹向全国征集各地临时男友陪游啦!》的帖子。贴主ID为“ME小清新重口味”,其帖文虽然打着“旅行”的幌子,但字里行间都在表明愿意“陪睡”。

最初发在论坛里的帖文最初发在论坛里的帖文

为了证明自己是真人,“ME小清新重口味”还录制了视频。可以说其前面的一些内容都还在做铺垫打埋伏。不过,是狐狸,尾巴终归会露出来——

营销小把戏,稍有资历的网友都知道是“托”

在扯七扯八一通后,真正的主题还是来了,“ME小清新重口味”发了下面截图中的一段话,邀请网友去一款叫“友加”(提请司法机关注意这个名字,编者按)的社交软件上找她。

很明显是在做营销很明显是在做营销

至此,稍有资历的网友都能想到这又是一场没有新意的营销秀。如一位天涯网友马上指出“原来是友加的托啊”。天涯网站也很快“扎口”,封停了这个帖子的讨论。总地来说,这次营销因为目的性太过赤裸,受到各社交网站的主动限制,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贴主尽管在自己微博上卖力的发了很多“旅途经历”的色情文章,也可以说应者寥寥。

然而主流媒体的加入把“小把戏”变成“热新闻”

一些媒体发布了相关的疑似营销“软文”

大约从昨天下午4点半开始,就有媒体以“95后少女征男友 友加秀场直播性游日记”为标题发布了明显是营销“软文”的“新闻”。

今天出版的某报A35版整版刊出的《萌妹子身体换旅行 生活方式or道德缺失?》,则成为这次“报道”的最大“信源”。

就是这篇报纸报道引发了大量媒体转发就是这篇报纸报道引发了大量媒体转发

另外还有一个来源不详的“新闻版本”标题是《友加95后少女用身体旅游走红网络》。

这三篇“新闻”有两篇来源和作者都没有明确署名,而且“软文”痕迹太过明显(这已无需列举,有心人去看看便知)。只有某报这篇《萌妹子》署明了“记者 刘仰奇”,而且内容更丰富,更像一篇“正规新闻”,不过仍旧掩盖不住“软文气息”——

始发媒体其实心知肚明这是作假

当然,我们要证明上述三篇“新闻”就是软文,而且是造假软文,还需要更多证据。好在,证据已经太多了。

1、有的始发媒体自己就承认了发的是软文,请看如下截图:

“无作者”、“无来源”的合作资讯“无作者”、“无来源”的合作资讯

写明了是发在“合作资讯”。所谓“合作资讯”,就是专门发广告软文的地方。

合作资讯=广告频道合作资讯=广告频道

2、这件事已经闹腾了10天左右,结果昨天全国有3名记者突然同时注意到了这一“新闻素材”,写出了内容差不多的“报道”。莫非有“灵异事件”?

3、根据媒体行业采编规律,即便是新手记者,一般也知道写作中应避免对一款产品做不必要的宣传,何况稿子还会由富有经验的编辑来审核。那么为何三篇新闻中同时出现“友加秀场绝大多数用户年龄都处在1995-1998年之间……活跃度非常高”、“这款面向年轻用户……在90、95后族群中拥有极高的人气”、“其中有大量面容姣好、穿着暴露的年轻女子照片……聚集了大量网友”……的描述?难道三位记者及其所在媒体是“三胞胎”,心有灵犀?

4、在《友加95后少女用身体旅游走红网络》中,有一段话:“记者随后搜索了百度贴吧、豆瓣等驴友比较喜欢的网站,发现确实不少网友在征集旅行同伴中直言不讳地表示愿意和游伴‘奔现(即从网络奔向现实)’”。在《萌妹子身体换旅行 生活方式or道德缺失?》中,有一段话:“记者搜索了网友所提到的‘友加秀场’等即时社交应用,……在这些用户的交友帖中,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愿意和网友‘奔现(即从网络奔向现实)’”。两个独立的作者写文章,写出相似度如此高的句子的可能性为0。

5、刊登《萌妹子》的报纸后来删除了这篇稿件。既然如报道中显示是记者多方采访得来的,为何要删除?

6,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兴起的一些所谓“交友软件”,就是找一些“女主播”搔首弄姿、撒娇发嗲,吸引男人缴费注册VIP、购买虚拟礼品。既然记者声称登陆软件看过,还不知道所谓的“征集陪游”是什么货色,也不“太傻太天真”了?

记者都注册过了会不知道实情?记者都注册过了会不知道实情?

还有很多证据,就不一一列举了。

更多媒体或许是看着火爆就转载了

今天上午,这些软文已经被各大媒体转载得漫天飞。比如某门户网站转载后不到半天的时间,跟帖中就有11万多讨论,稳居跟帖和点击榜首。

当然不能说这些转载的媒体都是故意发假新闻,更可能是它们看到内容很火爆的稿件,为了吸引眼球就转载了。

如此“产销”假新闻已经屡见不鲜

前几天的“挖掘机车震”是同一家企业的软文

本月14日,有多家媒体发布了“上海警方普陀某派出所接到举报,有一对青年男女在挖掘机内‘车震’被困”的“新闻”。“新闻”中写道,“21岁的小李是苏州人,前两年毕业后来到上海打拼,目前在一家金融机构上班;19岁的小杜则还是在校的大学生,因为外表靓丽故而时常兼职做一些模特工作。两人通过一款名叫友加的社交软件认识,在网上交流了几个月后,认为是时候将关心从网上发展到现实中,于是便有了之前的一幕。”

这也是篇假新闻这也是篇假新闻

显然,这疑是一篇构思还算巧妙的“软文”。果然,澎湃新闻采访普陀公安分局和上海市公安局,警方均表示该“新闻”所述时段的110警情中没有相关报警情况。

另外,这篇挖掘机软文最初出现在网络的标题是《友加网友挖掘机“车震”反锁3小时被困驾驶室》,我们不得不批评一下这营销活儿做得也太糙了,您一会儿“友加网友”、一会儿“友加95后少女”,光在一只羊身上薅薅得和葛优似的人家能看不出来吗?怎么也得像某报一样弄个“萌妹子身体换旅行 生活方式or道德缺失?”装装正经吧。

“产销”链条是这样的——

去年,我们就曾在《“苍井空被评卖国贼”的真相》中揭露了闹得沸沸扬扬的“苍井空等五名日本人被日媒评为卖国贼”是假新闻。并指出这实际是艺人的经纪公司炒作艺人的公关稿。

总结起来,流程一般是:企业有营销需求——企业的公关部或专门的公关公司做策划案——将策划稿写好提供给有合作的媒体——媒体改写发布——其它媒体转载——形成轰动效应——企业营销需求得到满足。

结语

好了,我们把这类假新闻的制作过程揭开了。至于里面涉及什么法律问题,请法律界人士来谈谈吧。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刘彦伟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