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合作让中国抗霾不力?

日前,雾霾天气再袭京津冀。采暖季未到,雾霾频繁来袭,让公众对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努力提出质疑。事实上,从区域联防联控角度来说,中国城市抗击雾霾计划确实效果不佳。 …[详细]

大气污染不限于“一城一池”,其治理应当实施“区域联防联控”

同处一片蓝天下,共居一池碧水间,环境污染没有行政区划之隔,环境保护同样必须重视区域合作。

大气污染是区域性问题,北京三成的PM2.5污染来自周边

今天的大气污染已经不是一个局部的、个别城市独立产生的问题,由于细颗粒物是长途传输,大气污染是一个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问题。根据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和他的团队得到数据,北京PM2.5来源中,大约30%来自原始排放,30%来自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30%~40%来自于区域之间的协同“贡献”。当偏东风或偏南风盛行时,只要河北起雾,便会随风向北京传送,与河北交界的通州、大兴是必经之路,成了最先被殃及的地方。上海有20%的PM2.5来自外省。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北京市2012-2013年度PM2.5来源综合解析结果》,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至36%。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北京市2012-2013年度PM2.5来源综合解析结果》,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至36%。

在整体大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一座城市很难依靠独自的努力付出取得明显的结果

过去,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的思路以属地管理为主流,忽略了空气的流动性和复合污染的复杂性,使区域内的统一规划没有落到实处。此外,能源消耗,特别是燃煤量没有进行区域内的统一考虑,或者说没有按照区域内的环境容量来协调确定燃煤量。跨区域的空气传输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行政区“各自为战”的防治模式,难以根本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2013年6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将“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作为单独一条措施列出,进一步明确了区域联防联控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作为“国十条”的配套措施,9月17日,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建立了由北京市牵头的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的“六省区市协作机制”。

各自为政,中国城市联防联控抗霾效果不佳

按照“六省区市协作机制”的要求,为有效抗击雾霾、防治空气污染。各城市要执行一系列工作制度,包括信息共享制度、空气污染预报预警制度、联动应急响应制度、环评会商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但他们的一些计划和措施显然“联动不够”。

今年年初,179个城市才公开空气质量信息,而多数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未建立完善

要执行信息共享制度,建立一个通道,让区域间可以交流,或者政府部门间可以交流数据,前提条件是真正促进落实污染源信息实时公开政策。针对持续雾霾天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指出,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直到今年年初,《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施行,根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数家环境NGO共同发布的《蓝天线路图》大气污染调研二期报告,建成并启动发布的城市数量才增至179个,空气质量指数(AQI)才从“国家机密”到“公开信息”。但区域内的各地方有了内部数据追踪和预测能力,并非就能实现信息共享,需要使用统一标准。许多区域联动的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完善。

重污染发生,多地应急工作开展和部门联动迟缓滞后,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甚至无应急响应

调整结构、减少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长久之计,应急响应则是尽量减轻雾霾影响的短期必要措施。在一些重污染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是“等风来”,还是快速启动重污染应急预案?

2014年秋天的第一场“霾伏战”打响后,京津冀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环保部派出6个督查组奔赴京津冀,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结果十分不理想,所抽查的石家庄市裕华、长安、新华三个市辖区,有两个区应急期间道路喷雾洒水工作量仍然维持在日常水平;廊坊市按预案要求应限行两个尾号的车辆,但街上所限两个尾号车辆随处可见……简而言之,所谓区域联防联控落地后,应急机制不协调、不顺畅,使得各地在应急工作开展和部门联动上迟缓滞后,甚至无实质性举措。

2014年2月24日,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环卫单位出动车辆2798车次,道路洒水6000吨喷雾降尘。2014年2月24日,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环卫单位出动车辆2798车次,道路洒水6000吨喷雾降尘。

环保部门陷入“单打独斗”,部分应急措施遭遇落实难

环境保护所涉及领域和行业众多,几乎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环保部门目前所拥有的权限却并不足以支撑其工作。201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就未针对灰霾等严重大气污染的预警和响应机制作出规定。环保部门必须和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否则环保工作仅能停滞在规划、监测和监督方面,使一些措施如“纸上谈兵”,难以落到实处,而在中国现实情况中,环境问题由环保部门负责的固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上述督查组对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专项督查中,就出现了部分县(市、区)只是环保部门在“单打独斗”,如邢台市个别县(市、区)政府在应急工作开展和部门联动上无实质性举措。

为何效果不佳?协同治霾避不开产业的协同

“赛会空气”模式的区域联防联控是成功,但利用了许多非常规的手段

跨区域联防联控在中国并非从未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六年间的四大国际赛事、活动,中国似乎总能在世界目光聚焦之时,通过实施联防联控突击完成一份漂亮的蓝天白云答卷。如南京从青奥会开幕前两个月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仍然有163天、空气污染指数经常在江苏省“垫底”,到整个青奥会期间空气污染指数维持在30至70之间、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

但这种成功是全政府部门、全民参与的一场控制实验,利用许多非常规的手段实现了平时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如南京周边23座城市近200家企业停产,共同保障南京青奥会期间的环境质量。如何把应急手段转为常态措施,但当应急手段转为常态措施,需要制定更长远的目标,采用更加科学的技术方法,花费更长的时间。

常态化的区域联防联控除了要保证环境质量,还必须兼顾经济效应

河北的能源消耗中对煤炭的依赖高得惊人河北的能源消耗中对煤炭的依赖高得惊人

常态化治理中,考验区域联防联控的,则是各地以空气污染治理推进经济优化和社会转型的能力。以京津冀区为例,为响应“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华北区域的空气污染,河北下决心要在未来几年内压缩6000万吨的钢铁;北京,则要把所有的煤拒之门外,全靠天然气、煤制气等来过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进化、“气化”为一座无煤城市。而河北压缩了工业之后,经济如何发展,就业如何解决等问题,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结语

“在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面前,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过去靠各地关起门来单打独斗如今已经行不通了。“赛会空气”证明了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联防联控是必经之路,但如何把应急手段转为常态措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闻立场

本期评价

闻嘉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