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万人涨薪”传闻为何引发热议

近日,一则“事业单位工资7月起松绑 3100万人将涨薪”的消息引发了关注。但细看新闻,不难看出“3100万人将涨薪”只是个噱头,然而,为什么这样的传闻总是能够激发人们议论的热情呢? …[详细]

“事业单位涨薪”只是噱头,但网友牢骚发个不停

“涨薪”并不是有什么重大政策变化,实际上只是个噱头

这次所谓事业单位人员“涨薪”,源于7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这次的《条例》,将绩效工资明确写入了文本,在跟工资增长有关的部分,则明确提出“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所谓“正常增长机制”,有专家称是指过去事业单位的工资和机关是绑在一起的,机关涨事业单位才能涨,今后可由市场来决定,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去了,事业单位的工资也能往上正常增长。而“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则是说要考虑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那么,结合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3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45676元”、“扣除物价因素,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比上年实际增长7.3%,私营单位增长10.9%”的消息来看,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自然是可以涨了——事实上,近几年社会平均工资几乎都处于单边增长的过程中,有论者指出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基本就会处在上涨区间内。据此就有了“3100万事业单位人员将涨薪”的说法。

但实际上,这种解读明显是过度了。事实上,2006年颁布的《公务员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第七十五条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字句都与这次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都完全一样。差别在于事业单位叫做“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而公务员叫做“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有“绩效工资”,而公务员因需“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而没有。但公务员若“考核优秀、称职”就会有年终奖,实际上与绩效工资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可以说,这次《条例》引发的所谓“涨薪”,不是什么重大政策变化,而不过是仍然参照公务员的做法,并且延续了2006年提出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而已——实际上,《条例》发布之前,近几年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人员已经涨过了工资。

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1474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2706元”,非私营单位的工资仍然比私营单位高出近60%,参照市场又能上涨到哪里去?所以说,若只是执行《条例》,对于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来说,“涨薪”只是个噱头而已,不会与往年的节奏有重大区别。

但这样的噱头却并不意外地引发了“牢骚大会”与相互攻击

《条例》引发的“涨薪传闻”不过是个噱头,这点其实并不难看出。但这则新闻仍然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符合历年来所有与涨薪相关的新闻所引发的舆情特点——几乎没有谁在议论即将执行的《条例》,而是各类人群纷纷发起了牢骚。

人们总是牢骚自己拿得少,别人拿得多人们总是牢骚自己拿得少,别人拿得多

最大的牢骚自然来自事业单位的人员,抱怨一直以来受到的待遇低下,不如公务员——如一位教师抱怨“《教师法》早就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喊了多少年了,从来就没实现过,而且差距越来越大”,这条留言引来两万多人支持。另一位教师则留言“我不说教师工作是最辛苦的,但是,绝对是不清闲的!曾经说,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清贫……我想说,选择教师,我可以清贫,但我不想选择贫穷!”,也引来一万多人支持。

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以外的人,同样也在这条新闻留言抱怨待遇低下,而他们则把矛头同时指向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一个国企员工留言称“抗议,抗议,我们国企为国家创收一年多少个亿,公务员一年都为国家做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工资那么低每月才2000多块,为什么公务员每天喝茶水四五千,抗议,呼吁国家工资持平”,也得到了两万多人支持。除此之外,许多人还跟想涨工资的教师群体展开了激烈争吵——“现在有的老师根本不配拿工资,沒有一点的责任心,我小孩读到四年级了连二乘二等于多少都不知道,我不明怎么能读到四年级的,后来我只好选择读私立学校了,成绩才慢慢上来,这样的老师还有脸说工资少吗?”

甚至连公务员也在这则新闻留言里发牢骚,认为他们的待遇根本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好,也在抱怨工资少。私企员工发牢骚说国企员工福利多,国企员工则发牢骚说挣的比私企少。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涨薪”的传闻下面,跟帖成了“牢骚大会”,人人都不满自己的收入,人人都盼望自己能涨工资。

“牢骚大会”的原因:谁都觉得自己拿少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人人发牢骚”的情况?自然,并不是真的所有人都不满意自己的收入,但有道是“闷声发大财”,对自己收入状况感觉良好的,多数人并不会声张。但拿的只有一般多的,或感觉比较少的,就往往容易出来抱怨自己的收入了,尤其是在当今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难以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谁都有机会了解到某些人“不劳而获地多拿了”,“揩油了”,并把这些人的所得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于是民营企业的抱怨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的抱怨公务员,公务员抱怨领导,领导抱怨大领导——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人人都在发牢骚,因为谁都觉得自己拿少了,“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也。

平息牢骚,关键是要有合理的公营机构薪水定价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无甚大进展,“绩效工资”改革难有实质性突破

要破解“人人都在发牢骚”的局面,就必须要有让人信得过的机制,以及能验证的事实,告诉人们现行的收入分配方案、薪资方案的确是公平、合理的。

拿事业单位来说,这个前提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国事业单位的特点就是,人员众多,数量庞大,效益低下。全国事业单位数量约 120 万个,工作人员约3100 多万,若加上离退休人员共有 4000 万之众。经费支出约占国家财政支付的1/3,而对国家的 GDP 贡献却只在 10%左右——几年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始的时候,就差不多是这个数据,到现在也仍然差不多这个数据。按改革时间表,得到2020年左右事业单位才能实现“甩掉两头、留下中间”——即“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而目前,事业单位仍然往往是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对事业单位的产出难以满意。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绩效工资”,也难出现有公信力的评估方式。大多数人对事业单位的印象,还是处在不断发各种名目补贴的阶段。在这个时候特意提出让事业单位人员“调薪”,自然容易引起不满。

平息事业单位人员的牢骚,需要有让其议价的渠道

而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员,一方面他们总是不满待遇不如公务员,另一方面又总觉得公众对他们过于苛求和有偏见,典型如教师和医生群体。他们往往既不满意收入,又感觉特别辛苦,而国家还因为他们从事“公益性事业”而限制他们私自接活的空间。

这种牢骚当然并非没有道理,而要平息这种牢骚,除去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让其尽可能市场化、面向民营,或者完全归到行政、公务员系列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其有议价的渠道。这方面,美国的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制定机制就可以作为参考,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也是由政府财政发放,也在搞绩效工资,但教师团体或者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状况与政府进行谈判讨价还价,而不是把薪酬的制定完全交给政府。如果事业单位的人员有机会参与制定工资,其对工资的不满自然会减少。

平息非公营单位人员的牢骚,需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非公营单位的人员,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乃至对国企员工待遇的不满,原因有多种,比如效率低下却拿很多工资,有众多开后门、吃拿卡要现象,各种莫名奇妙名目的补贴等等。要平息这些牢骚,关键在于公营单位人员的报酬机制要充分透明,要有社会能进行监督的机制。事实上公营机构位置的重要性及其稳定的特征确实容易吸引人才,有高出社会平均的报酬也没什么问题,只要这个报酬的定价机制足够透明,并且社会能够对此进行充分的监督,那社会上也不会有太多牢骚和不满。正如众所周知香港的公务员待遇很不错,但香港民众对这些精英能够充分认可,因为香港政府的良好运作让香港的竞争力长期位居世界前列。而前不久澳门高官退休待遇过高的草案引发民众不满上街游行,以至让草案取消审议,则是社会监督公营机构人员待遇发挥作用的绝佳例子。

结语

每逢调薪传闻,整个社会都会无比关注,皆因收入问题是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让人们感觉到收入公平,就是最大的公平。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