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退而不休争当独董何解

据《人民日报》昨日报道,一些干部退休之后,选择去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发挥余热”。实际上,这种现象在中国出现已经十年有余,在世界范围内看也并非中国独有,但中国的这种模式有其特色。 …[详细]

老领导不“告老还乡”却“发挥余热”,在上市公司当独董很普遍

从公司类型来看,上市公司尤其是上市国企,有聘退休高官当独立董事的偏爱

“我们唱着夕阳红,下海经商办企业;我们讲着秋天的故事(意指丰收),离职以后富起来……”这是坊间一首讽刺离职官员利用权力“余热”与民争利的歌曲。中国的退休官员,有的回家带孙子,有的“著书立说”,有的“转任人大政协要职”,还有的,就是去上市公司谋一个独立董事的差事。

所谓独立董事,通俗地讲,即不在公司任职、不参与具体事务、没有公司股票,却能为公司出谋划策的人。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防止控股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防止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引入这一制度,以制约大股东和经营层,“达到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上市公司每年年初发布的年报中,会列出董事会名单,通过这些公开的资料可以一窥究竟。根据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数据,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共有642个职位由各级前政府官员担任,占所有独立董事职位的8.45%,而截止到今年4月21日,在市值排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41位政府退休官员任独立董事。

中国重汽曾聘任三名独董,其身份分别为原贵州省省长、山东省省长、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中国重汽曾聘任三名独董,其身份分别为原贵州省省长、山东省省长、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

在这些数据里,有个特殊的现象,很大比例的“中字头”上市公司,都有前任官员担任独立董事:中石油独立董事刘鸿儒曾经担任央行副行长、中国证监会主席,光大银行独立董事周道炯,也曾担任过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而中国铝业独立董事吴建常,曾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冶金工业局副局长等职务……这个现象也有数据支撑,据《投资者报》201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千家在A股上市的国企中,其中有49.3%的国企,都聘请了前官员作为高管(主要是独董)。

我们不能说国企爱退休老干部来当独董,民企就不爱——因为民企也可能是求之而不得。2011年4月,武汉企业家协会召集中小企业开会畅谈。会上,众多民营企业期盼:“希望政府官员像对待国有企业一般,也能到民营企业挂职,深入一线了解经营脉动,为发展扫除障碍。”

从所属行业来看,越是依赖行政权力的行业,越倾向于聘退休高官当独董

若以行业区分,房地产、能源等高度依赖行政权力的行业,更天然地倾向于聘前官员当独董。根据《投资者报》2010年统计,聘用前官员任独董比例最高的是房地产行业,58家上市房地产公司中,25家都聘用了前官员,建筑建材行业、能源行业、信息设备业紧随其后。

让老干部当独董发挥“余热”,其实是企业更注重他们的“余威”

有一些国企把独董当福利发给特权阶层,安置他们的“余热”

“发挥余热”,常来形容人退休后依然活跃于社会工作中,虽然“热”不多了,但还是要照亮这个世界。老干部退休后如果闲不下来,除了去人大去政协,去国企当独董更是顺利成章——在任时,不少官员就曾因机构改制、人事安排等原因被组织派至国企任职,来往关系密切。

《人民日报》就曾刊文称,有一些国企把独董当福利发给特权阶层。而这些案例中,有三个特点可以佐证这一点:1,高龄——干不动了也要干。例如中国石油的独立董事刘鸿儒,曾任证监会主席,年龄已达83岁,根据中石油年报,刘鸿儒的任期要到2014年5月;2,高薪——既然是发给特权阶层的福利,至少要拿得出手。例如曾任福建银监局党委书记的刘南园,在平安银行当独立董事的年薪就是37万;多兼职——忙不过来也要当。例如,原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王友三,在八一钢铁、金风科技、啤酒花和天富热电等四家新疆上市任公司(其中两家为国企)任独董。

这由此引发了一个担忧,就是权力期权化。即官员先替企业做事,不要好处,等我退休之后,你总得表示表示吧,给个独董当当,既体面又实惠。

更多的公司看重退休老干部的“余威”

自1982年《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始,中国打破干部终身制已30多年,但不少官员在退休之后,依然能够发挥余热。一位温州前官员这样解释企业聘任他们的目的:“主要是发挥我们的‘四余’:余热、余权、余威、余网。”

其实“余权、余威、余网”都是一个意思——老干部人虽然走了,但茶还未凉。官员退休后,仍可以仗着前领导的身份在另一个领域“呼风唤雨”,这无疑也是很多人期待的“公务员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大部分企业都是经济理性的,他们很看重这一点。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曾表示,企业之所以聘用退休高官担任独董,看重的是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或是行业内的“影响力”以及“协调能力”。

中国官员退休后很少“人走茶凉”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官当得久,自然脉伸得广,如果是像国外官员一样走马灯地换,根基自然不扎实;其二是,人事任免权的高度集中。很多一把手,虽然自己是退下来了,但在这个领域内放眼望去,都是自己提拔上来的,我有事来找你,你不卖我个面子?

著名经济学家邹恒甫将独立董事形容为官商学结合的“走狗代言人”著名经济学家邹恒甫将独立董事形容为官商学结合的“走狗代言人”

这就又带来一个权力磁场的问题。就是指虽然官员已经退休,但“余威”仍在,可以利用其固有背景和人脉网络,为企业牟利,向相关政府机构施压,权力如同“磁场”并未消失,严重干扰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关键是,这种利用“从政背景”为企业行便利的做法,还能难定性,到底是利用“个人能力”呢,还是“以权谋私”呢,很难说得清。

总的来说,企业需要依赖退休老干部(同理红二代)的余威(势力),无外乎三种原因。第一,多拿项目,降低审批成本。这典型地体现在房地产企业;第二,企业本身有问题,需要人罩着。这集中体现在一些会污染环境的企业,比如深陷“污染门”的紫金矿业,其公司独立董事就有原地矿部前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陈毓川,福建省资产评估中心原主任、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林永经;第三,一个政策下去,就能置你于死地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

如果退休官员当独董不可避免,这种官商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没有谁可以完全剥夺退休官员再就业的权利,《公务员法》的规定也含糊不清

再就业的权利,不会因为是官员的身份而被完全剥夺。《公务员法》中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但现实中,很难判断某些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是否“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去年年末,中纪委干脆出台了一条纪律:中管干部退(离)休后担任独立董事,不得领取报酬。

国际上也无法避免退休官员当独董的情况,关键是应避免企业直接受惠于此

当政治跟商业结合在一起,总让人会浮想联翩,但这种情况,全世界都无法避免,尤其是有“游说”传统的美英。在美国,“游说”是一种合法合规的行为。其中,对于政府购买较多或监管较严的企业,例如能源、武器、药品等,企业很愿意邀请前政府官员做说客或独董;英国前任高官和议员退休后,利用人脉关系和影响力为利益集团游说谋利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以退休军方官员为例,据英国《卫报》公布的数据,2012年有231名卸任军方官员进入私营军工企业工作。

一个误区是,美国企业也并没有如很多人期待的那样,和政府保持绝对的距离,他们也有政治捐款、游说、公关广告、基层动员等活动。但不同的是,美国企业的政治战略,主要是通过制度的途径,以利益受到影响的多个公司集体行动,来影响公共政策,从而影响自身;而中国企业的政治战略则是单个的企业或企业家,用大量灰色的或非法手段,谋取对企业本身的直接好处。

一个是通过前官员游说政府,来改变一项公共政策,使相关企业受益;一个是直接利用前官员和现官员之间的关系,使得相关公司直接受益,这其中少掉的一环,即是公平性的缺失所在。

不过,通过这件事,也可反映在中国做企业的艰难。

结语

官员在位时,明的暗的福利已经够多了, 好不容易退下来又要到企业捞一把,妨害其他企业公平竞争,自然也是一害。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张德笔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