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妨碍了搜救马航370?

截至今日,MH370的搜寻工作依然没有准确无疑的发现。在这种焦灼的氛围之下,前几日纽约时报的一篇《中国在马航客机搜救中的行动被认为伤害和帮助一样多》,一石引发千层浪。中国的环球时报就此展开了反击,绝大多数网友也非常不满美国媒体的这篇报道。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篇报道以及中国的搜救工作? …[详细]

纽约时报对“中国妨碍搜救”的批评并不公允

“公布疑似残骸卫星照片”不止中国一家,就此进行批评也没有道理

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最具争议的部分是对中国在失联早期公布疑似残骸卫星照片的批评。报道称:“在搜索的第一周,中国公布了一些据称显示了南海残骸的卫星照片。然而,事实证明那些物体是一些无关的碎片。此次声明最终促使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出言指责,称中国浪费了其他国家搜寻失联波音777-200飞机的时间。”

这是明显不公平的批评,在整个对MH370的搜寻工作中,有大量令人泄气的不实线索。美联社日前就总结了不实线索的清单:包括3月8日马航失联的当天,有搜索飞机在南海发现不明油污带;越南飞机9日在南海发现可疑物体;3月12日中国卫星机构发布图片显示三个白色物体漂浮物;3月19日澳大利亚总理称卫星图像显示南印度洋上游两个大型的漂浮物; 3月23日一个法国卫星发现了122个漂浮物体;3月27日一颗泰国卫星在印度洋上发现了300多个漂浮物,等等。所有这些“发现”都无法证实与MH370有关,甚至实地就根本找不到。

这些“发现”当然有可能“好心干了坏事”,阻碍了搜寻工作,但这是无可奈何的结果。马来西亚交通部长的确曾称中国公布照片浪费了时间,但这更像是面对中国媒体咄咄逼人“问真相”时说的气话。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因是失联早期搜救力量未形成统一而权威的机构,用统一的规范来接收、研判和发布信息,这是应该吸取的教训,但纽约时报不应单独就此针对中国进行批评。

海巡号发现的信号在当时是“令人鼓舞的线索”,不应在事后苛刻评价

纽约时报重点报道的“对搜救行动的伤害”,是指4月5日中国海巡01号发现疑似黑匣子信号,并公布了这一消息。这个信号目前被联合搜救中心判定为“不可信的信号”。纽约时报记者认为,这一在当天就被CNN几位专家质疑的“信号”,让配有先进设备的英国船舰“回声号”白费了验证的时间,使得被派去协助“海盾号”的时间延迟,搜寻人员可能失去了记录更多信号并缩小水下搜索范围的机会。

海巡01在探测黑匣子信号海巡01在探测黑匣子信号

这属于事后的苛刻评价。海巡01发现疑似黑匣子信号时,整个搜寻工作并无太多可靠进展,600公里以外的澳大利亚“海盾号”还没有发现另外的信号。这时尽管海巡01的设备精度也许令人怀疑,但毕竟是唯一的线索。用联合搜救中心的总协调人休斯顿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重要且令人鼓舞的线索”,休斯顿强调会认真对待“搜寻行动中的任何新线索”。因此,派出“回声号”去进行核实验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即便最终证明这跟MH370无关,也不应称之为“伤害”。

纽约时报的这种批评本身可能构成对搜救工作的妨碍

许多纽约时报的美国读者也不同意这篇报道的看法。说到底,目前飞机并没有找到,这时候就对中国表现进行批评很难让人信服。一位读者留言称“找到飞机,再来评判(Find the plane, then judge)”,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还有很多读者也认为,许多国家的做法都有误导成分,单独挑中国来说并不公平。

CNN也就纽约时报的报道采访了美国前国务次卿、哈佛大学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他认为纽约时报的指责不当:“我觉得这(文章)格调不太高。我记得不久前,中国还被批评参与搜救的积极程度不够,我们不能横竖都是理……目前的失望情绪已经够多了,因为没有任何人成功地定位到了飞机。”

也许纽约时报自己也觉得并不合适——这篇报道最初题目要更为激烈,《中国在马航客机搜救中的行动被认为伤害比帮助多(China’s Efforts in Hunt for Plane Are Seen as Hurting More Than Helping)》,后来才改为“伤害与帮助一样多”。

事实上,相比起中国在搜寻工作中的做法,“纽约时报批评中国搜救工作”本身可能构成对搜救工作的妨碍,因为这有可能会影响各国之间的合作。而联合搜救中心的总协调人休斯顿,则一贯强调搜寻工作要各国团结。他不仅多次表达对中国搜救队伍积极参与合作的赞赏,还希望媒体“专注这些(指多国合作),不要扯东扯西(意指制造矛盾)”。

美媒批评不恰当,但中国在搜救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实需要重视

尽管可以说,在态度方面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非常值得商榷,但不代表这篇报道没有价值,不代表报道的陈述是胡编乱造。多国搜救的行动的确要讲究团结,但并非所有问题都应该掩盖。在纽约时报之后,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都相继刊文报道了中国搜救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这些意见无疑有些是非常正确,也非常值得重视,并应该加以改进的。

海巡01号探测黑匣子的努力很可贵,但方式的确有疑问

海巡01号在4月5日率先发现黑匣子“疑似信号”,这的确非常振奋国人。在CNN的美国专家表达对海巡01号所发现信号的怀疑后,中国海事专家还特意进行了回击,称海巡01号用的就是引进的美国设备,而且“不存在200米设备探测4000米海深的怪事。”中国海事专家还认为,虽然发现疑似信号有很大幸运成分,但这是中国人的努力所致——“幸运女神眷顾的,永远都是认真、敬业的态度,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每一片水域,他们(海测队员)都不放过来自水底的任何线索,探测每一个疑似物,不管水深水浅,风大浪高。”“海测队员们戴上耳机,打开探测仪,将频率调至37.5kHz,心里默默祈祷,能有声音传来”

这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路子,然而在看了央视画面的美国人眼里,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纽约时报一位对民用和军用海事设备非常熟悉的读者留言表示,当他看到画面上中国人拿着手持型水中听音器去专心致志“听”黑匣子信号时,他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因为这种探测信号的办法是完全不适用于当前的场景的。按美国生产商的说法,这种价值1.6万美元的民用手持型水中听音器的确可能从海中探测到信号,但这种设备只适合在浅水中使用,而马航失联航班的搜寻水域海水很深。期待用这种方法找到黑匣子信号完全不现实。

澳大利亚“海盾号”搜救船澳大利亚“海盾号”搜救船

甚至有专家认为,中国海巡01轮在南印度洋侦听到的疑似来自马航失联航班黑匣子的信号,可能只不过是这艘船自己发出的。有报道称,从一段有关中国海巡01轮搜寻工作情况的视频可以看出,这艘船上还额外配有一台声波发射器。报道援引声波发射器生产商Dukane Seacom 的总裁Anish Patel的话说,那台声波发射器只需弄湿就能开始发射声波,仅需很少的水分,该声波发生器遇水才能激活的开关就能自动打开,它发出的声音有可能被海巡01轮上的搜寻人员误当做了马航失联飞机发出的信号。

按联合搜救中心目前的说法,海巡01的信号已经是不可信的,中国搜救人员也不再关心。目前只有澳大利亚“海盾号”所监听到4段黑匣子信号是可信的,尽管没有最终确认,但搜救中心已经根据这些信号缩小了黑匣子的定位范围。而“海盾号”用的是什么设备呢,是美国海军提供的TPL-25型拖曳声波定位仪,与配套的“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合计成本360万美元,在2009法航空难搜索黑匣子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黑匣子信号探测方面,中国搜救队员在设备、观念上与先进国家还差得远。

美国产TPL-25拖曳声波定位仪,与“蓝鳍金枪鱼”合计造价360万美元美国产TPL-25拖曳声波定位仪,与“蓝鳍金枪鱼”合计造价360万美元

承载国人期望的“蛟龙号”未能参与搜救,也存在不少遗憾

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大显身手,这使得许多国人期待“蛟龙号”也能在MH370搜救上出一把力,但直到现在,“蛟龙号”也未曾出动。有专家辩护称,“蛟龙号”的长处在于定点作业,而不是大范围搜寻;而且由于航程限制,载人深潜器无法像无人深潜器那样在深海长时间作业。但据洛杉矶时报,“蛟龙号”5000米海试现场海试副总指挥、三位试航员之一崔维成对此次“蛟龙号”未能出动颇为沮丧。崔维成认为,是由于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引擎有问题造成的。崔维成称,2013年6月到9月的航行中,1978年产的“向阳红09”船多次熄火不能行进。

同样未能符合人们期待的还有“潜龙一号”,这是我国首个实用性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水器,2013年曾在5000多米深的我国多金属结核详细勘探区近海底潜行作业将近30小时,与美国“蓝鳍金枪鱼”是对应的产品。然而相关人员承认,在搜索MH370这样的任务上,“潜龙”仍远未到实用的阶段。

在飞机搜救问题上,中国需要深度参与国际协作

在MH370目前的搜救工作中,中方人员目前所做的,主要是依靠船舰和飞机在海面上进行目视搜寻。多国空中搜寻任务的协调人克莱格·希普表示,从3月24日开始,中国空军执行了澳方统一安排的每一次搜寻任务,联合指挥中心和中国空军的合作非常愉快,协调没有任何问题,中国空军表现出了非常高的专业素质。

然而这种程度的参与还不能让人满意,MH370上有最多的中国人,中国也投入了最多的资源参与搜救,希望并也理应深度参与救援工作,但为何起主导核心作用的还是澳、美、英等国呢?

技术、设备上的差距还只是一方面,不习惯参与国际合作机制更是需要反思的一方面。华尔街日报指出,今年1月份亚洲民航专家曾聚在一起研究飞机在海上失事时如何协调搜救行动,当时中国政府表示缺乏应对方案,但是并没有派任何人参加这个会议,这已经是中国连续两年缺席此类活动。再加上,中国本来就少参与美国几十年来建立的深厚政治和军事联盟的合作活动,就更对这方面的国际合作感到陌生,更难以融进去。据一位熟悉搜索行动的西方军方官员说,在中国“海巡01”船携带的探测器探测到信号后,中国调查人员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数千公里之外的北京,而不是通知已经在南印度洋上的附近船只和飞机。当外国记者就中国发现信号的消息询问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负责搜索行动的官员时,他们的回答显示,他们所掌握的情况也就是新华社那三句话的报道。

这种状况,无疑对中国现在乃至今后参与空难、海难事故调查带来了障碍。

结语

长远来看,中国要提高远洋搜救能力,广泛参与国际合作,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踏实去做。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