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富500亿书画收藏是庞氏骗局?

昨日,一篇名为《最大庞氏骗局:新疆首富的500亿字画泡沫》的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其实这是一年前的旧文了,而在鸡缸杯拍出了天价的现在,旧文重提显然契合了人们的不解与困惑:天价藏品到底怎么来的,会不会是一场局?结合新疆首富的这些书画资产,倒是很好的一个剖析案例。 …[详细]
收藏着新疆首富孙广信书画的展厅收藏着新疆首富孙广信书画的展厅

首富的收藏行为左右互搏,不符合常规逻辑

左:收藏的目标画家大都作品多、赝品更多,很难看出作品的估值空间

新疆首富孙广信,涉足汽车、能源等行业,根据去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他的身家有225.7亿人民币。他的收藏都交由一位叫作包铭山的收藏家在全权打理。根据包本人所言,主要收藏中国20世纪十位顶尖画家的书画作品,他们分别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石鲁、林风眠、李可染。这其中,齐白石的赝品是出了名的多。艺术收藏专业网站雅昌曾经做过一个报道,齐白石的作品最多不会超过1.5万件,其中馆藏约五六千件,扣除多年来的损毁灭失,估计现在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总量不会超过1万件。然而,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齐白石作品上拍量就达2.7万件左右,成交1.5万余件,远远超过了真品存世量。雅昌另一个针对专业人士的年度调查则显示,业内认为赝品多的近现代画家依次为,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潘天寿、吴湖帆、石鲁、林风眠、陆俨少等,基本上这个名单和包铭山主力收藏的画家是重合的。

如果作品多,赝品更多,那么就很难去谈什么稀缺性,更不用说风险问题了。纯以投资的角度来看不是什么好投资对象,要估值不容易,更别提个个都高估值了。…[详细]

右:已经有70张画被作价35亿元注入首富的集团资产,还准备展开市场运作

孙广信的画引起轰动是在去年,他被披露以70幅字画作价35亿元注入其经营的广汇集团充当资产。这样的做法非常罕见。70幅作品包括10幅齐白石的,10幅张大千的……算下来,平均每幅画作达到了5000万的身价。这是在他集团的短期融资募集说明书中提到的。尽管这笔资产不能用来做担保抵押,但是人们还是纷纷提出了质疑和猜测,有人说是为了虚增资本且降低资产负债率,有人认为是为了炫富,还有人认为这是提升企业形象……不过,作为馆长的包铭山就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将书画作为资产注入广汇集团,是他的建议,按照他的说法,要做正规的艺术馆,“资产不量化根本无法算账,作为馆长也不好管理。书画不成立基金,也无法开展市场调剂的运作。”总之,根本点还是落在了市场上,有些画要再卖出去,而首富的收藏里一共有500张左右的字画。…[详细]

人们的质疑就很清晰了,难道“中国拍卖公司救星”是在“做局卖画”?

包铭山以2.668亿元拍得《九州无事乐耕耘》,一举刷新徐悲鸿作品拍卖纪录包铭山以2.668亿元拍得《九州无事乐耕耘》,一举刷新徐悲鸿作品拍卖纪录

艺术品越炒越高,最终泡沫破灭,“烂”在一个藏家手里的事情并不罕见,在日本就发生过不少这样的案例。而随着中国收藏品市场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不懂行的“新贵”们进入市场。这时候,有的情况就和庞氏骗局有些像,所以质疑文章称这是“艺术庞氏骗局”——书画投资者A需要欺骗新的投资者B用更高的价格买走书画,这样原投资者A才能获利,而新的投资者B也需要再去欺骗更新的投资者C用更高的价格买走书画,新的投资者B才能获利,C再去欺骗D……孙广信很可能是投资者B、C、D中的一员,因为据公开资料显示,他花了30亿元来买这些画,之中不乏一些天价的。所以有报道是这么写的,“多年来,孙广信的书画收藏交由收藏大鳄包铭山操盘,包铭山在拍卖市场上已是叱咤风云,这位拍卖场上亿元级的竞拍者,被称为‘中国拍卖公司救星’。”…[详细]

不过,断定是庞氏骗局为时尚早,没有证据显示有下家“入局”

但是,《最大庞氏骗局》这篇质疑文许多细节之处也经不起推敲,例如500亿元这个数目是推测而来,因为孙有500幅画,而包铭山表示过“粗略估计200幅书画价值200亿元”。这个推算无疑草率。更重要的是,也没有证据显示孙广信的收藏被卖了多少出去,卖了多少钱,甚至他用书画注资的真实动机也不一定如包铭山所说是为了量化艺术资产,便于管理,走向市场,有可能就是为了给自己“充门面”。因为有记者调查发现,去年那个时候孙的企业存在资金链方面的问题,给企业资本“包装”,从而便于借款的可能性很大。尽管注入的艺术品资产不能抵押,但《财经国家周刊》就采访了一位专业人士,他说,“一般情况下,对方只会留意你的资本规模有多大,而不会去逐项核查资本都包含了些什么”。相较于艺术品投资,资金链的问题当然更难于对外明说,需要包装。

所以,即使看起来不合理,也不能妄断这就是一场庞氏骗局。

但是即使不是庞氏骗局,也恰好说明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狂热投机病

若论“艺术价值”,把艺术藏品卖出或者估出多少天价都不奇怪

不论国内外都常常有天价艺术品的出现,人们往往对藏家很不理解。不过,巴尔比耶·穆勒夫人是非常有名的一位收藏家,她曾给出过一种有趣的解释:“一件藏品是一个人的作品。是它的界限与伟大之处。它必须唤起他人的好奇心与情感。它是一次艺术历险,具有道德的尺度,无私的承诺。”亿万富翁莉莉·萨弗拉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注解,她曾经花了3420万美元买下一幅画作,转手又捐献给了以色列博物馆,纯粹是为了纪念她死去的丈夫。可见一旦涉及到情感、道德、价值观这些元素,就真的是难以估价,尤其对于超级富豪们来说,怎么去追捧都有可能。

画家格哈德·里希特的画很受追捧画家格哈德·里希特的画很受追捧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炫富、斗富和彰显品位这些因素形成的狂热倾向。比如,在2013年的拍卖市场,仅一年,画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就实现了2.989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在世最贵的艺术家”。可在有些普通人看来,他的作品和即兴的儿童涂鸦实在没什么区别。对此,就有人说,艺术圈总是需要一个明确的顶点,一旦登上了顶点,你就享有不容置疑的艺术王权,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市场膜拜。因此,当市场与品位被相提并论时,格哈德·里希特也就顺理成章地在支持者的簇拥下一跃而上,俨然成为了风向标的代名词。而一些画廊或者业内人士自然也是背后推手。

可是,要说投资价值,就另当别论了,发达市场的经验是艺术品的投资价值一般

那么,不提情感,纯论投资价值呢?真的有不少的学者好好研究过艺术藏品的投资回报率这个问题,结果不容乐观。例如,学者Pesando在1993年使用1977—1992年的27961条拍卖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美国艺术品年实际收益率为1.51%,低于美国国债收益。而Mei 和 Moses在2002年于更为准确数据的基础上,发现美国艺术品收益介于债券与股票之间,且风险较高,不过艺术品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相关性较低。因此,学者石阳和李曜在《中国艺术品投资的收益与特征》中总结道,目前虽然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学术界的研究基本认同,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上,艺术品是一种较低收益、较高风险、与其他金融资产具有低相关性的投资品,其收益一般高于债券、低于股票。而对于那些拍出身价很高的艺术藏品来说,投资潜力更是一般,许多实验都发现艺术品价值越高,收益就越低。有学者就认为,为获取更高佣金等收入,艺术品经纪人会持续高估作品价格,之后一些轻信的投资者过度追逐,推高价格,导致购买之后的较低回报,这样的投机倒是天下大同。

然而,过山车式的中国市场有例外,投机狂热,且有从个人向机构过度的趋势

中国艺术收藏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中国艺术收藏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

前述的两位学者一起研究了中国2000-2011的204076 条原始交易数据,总结起来,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是高风险、高回报,价格像是坐着过山车起起伏伏,波动剧烈——共有 18 期季度对数收益率的绝对值超过30%,最大值出现在 2010年第二季度,为 74.3%,最小值出现在2002年第三季度,为-58.3%。并且有着明显的投机特色,比如投入艺术收藏市场的资金刚好是和货币供应量有正向关系与股市的资金量有负向关系。并且,在2010年以后,交易越来越频繁,持有越来越短暂,投机越来越显著。

这里面,不乏机构的身影。尽管机构投资艺术品市场并不罕见,但是在去年随着万达1.72亿人民币买毕加索名画等行为,专业媒体都在讨论机构大规模入市这个问题。孙广信的收藏馆当然也是个机构。一种观点就是,机构更容易操盘艺术品市场,例如,资深收藏家朱绍良就认为,“一些机构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操盘’艺术品市场。大规模买进某个艺术家的作品,然后举办展览、做学术研讨、运作市场,经过一个炒作或者说包装的过程,拉高这位艺术家的价格,然后再慢慢出货。”

狂热投机怪事多,放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富藏品的“左右互搏”一点不稀奇

中国的艺术收藏市场在投机的情况下就有许多怪事情了。最有名的就是,拍了不付钱。拍下鸡缸杯的刘益谦有一幅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几年前被以4.2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落锤。结果,由于质疑是赝品,买家拒不付钱,据媒体报道,现在这幅画躺在某个仓库中。一方面因为赝品当道,人们时不时反悔,一方面有纯为抬高价格的“托市”举牌,结果就是,《纽约时报》所进行的一项持续六个月的调查发现,近年来为艺术市场贡献了三分之一拍卖收入的交易——事实上并不存在。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引发极大争议《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引发极大争议

更加奇葩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美术报》的文章称,正因为大量赝品的猖獗泛滥,导致齐白石真迹也遭受牵连。2013年春拍嘉德“老舍胡絜青藏画”专场中的8幅齐白石真迹最终成交价格仅在1000万元至1800万元之间徘徊。“真作假时假亦真”,人们会认为齐白石的真迹只有超高价格才能买到,结果一些赝品在经过了故事包装后,卖得非常贵。

这些乱象当中当然少不了制度建设的问题,例如真假鉴定,价格评估都是问题。孙广信的画评估出了均价5000万元就是两个国内的大拍卖行参与的,很被质疑。…[详细]

如此说来,首富藏品的“左右互搏”还真是一点都不稀奇了。不过孙广信的事例中一个独特之处就是藏品被当作资本在用,对此,人们担心的不是庞氏骗局那么简单,而是书画这样难以估值的、不那么靠谱的东西被变作了资本,可能危害或者妨碍到金融业乃至实体经济安全。

结语

说是庞氏骗局的确有些太武断,不过,这不合常理的投资也让人更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是如何地遍地投机,到处泡沫。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王杨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