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报道昆明恐袭是否双重标准

昨日,“3.01”昆明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告破,被击毙以外的歹徒均已落网,29位死难者有了些许慰藉。然而昆明事件引发的一些争议和争论,仍然消散不去。 …[详细]

部分西方媒体的做法让中国人感到失望

对“3.01”昆明惨案的记述,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清清楚楚地昭示这是一场可怕的暴行。针对平民的无差别屠杀行为,清晰无疑地将这场暴行定性为了恐怖袭击。然而西方媒体对本次事件报道采取的措辞,却让人感到有偏见之嫌。在袭击的第三日,中国几大官方媒体都发文严厉声讨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绝大多数中国网友也对西媒的表现极为不满。

这次西方媒体的表现让人联想起2008年的“3.14事件”,首当其冲的又是CNN。CNN网站上关于这次事件的最初报道,对标题上的“恐怖分子”一词打上了引号,许多其他媒体也如此处理。后来CNN修改了措辞,去掉了引号,但将“恐怖分子”改称为“攻击者”,《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也称暴徒为“攻击者”。除此之外,西媒报道里很多细节也被国人挑出来,被认为是“阴阳怪气、逻辑混乱,甚至别有用心”。美国驻华大使馆将事件称为“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senseless act of violence)”,也引发了中国网友的普遍质疑,难道美使馆暗指存在“有意义的暴力”吗?…[详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报道截图,新闻标题中将恐怖分子加引号进行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报道截图,新闻标题中将恐怖分子加引号进行报道。

尽管有语义误读、要遵循媒体报道规范、“恐怖分子”涉及政治定性需谨慎等辩护理由,但整体来看也许难以成立。将恐怖分子打引号的做法,不管是在CNN还是路透社的网页上,都有西方网友质疑,认为这就是双重标准——一位叫Mr Bagel的网友称:“我很想知道美国人得知波士顿恐怖袭击案被打上引号是什么反应”。另一位在中国教书的英国教授在推特上点评称:“媒体们别这么吝啬,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都应该谴责,西方媒体不情愿使用恐怖分子的称谓,只会让中国人感到失望。”彭博评论的一位作者则称:“我敢打赌,如果同样的屠杀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购物中心,绝不会有媒体称之为‘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长期关心中国问题的知名美国观察家利名璋(Bill Bishop)一听说昆明事件时,就预见到会有关于引号的争议。他希望美国方面明确地谴责事件,明确地将事件称为恐怖袭击。利名璋对英国每日电讯报没有在标题给恐怖分子打引号的做法予以了赞赏,并且对比了美联社关于昆明事件和刚发生不久的巴基斯坦爆炸事件的报道,认为美联社的确存在双重标准——关于昆明的报道“恐怖”都打了引号,而巴基斯坦则没有。他忧心这种做法会让西方媒体与中国进入对立的循环,并让中国的城市知识阶层感到失望。

在去年10月天安门金水桥发生恐怖袭击时,当时一些美国媒体就不情愿称袭击者为恐怖分子,一位学者甚至提出“这是否绝望呐喊”的疑问——这同样也惹恼了许多中国人。一位叫Alessandro Rippa的美国学者反思了这种现象。他声称,西方媒体和学者不情愿称这类暴行为恐怖袭击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不透明,缺乏足够细节”。但他认为这种理由不成立,对袭击本身,只要愿意去了解,毫无疑问就能够认识到这就是针对不特定平民的恐怖袭击。如果连这个都不承认,那么中西方就此连讨论的基础都不复存在。想要与中国就相关问题对话,就得从承认这是恐怖袭击开始。…[详细]

中国遭遇恐怖袭击虽然并非没有先例,但在中国腹地接连出现,暴行还如此之恶劣,可以说直到今天中国人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恐怖主义。美国等较早与恐怖主义打交道的国家,到头来却不太愿意称发生在中国的同类事件为恐怖袭击,这种不公正的做法的确会让不少国人感到寒心。

某种程度上,昆明恐袭是一种更为恶劣的超限战,全球应共讨之

也许有人会认为,存在更多的争论是西方媒体的长处,在这次事件中,也并非没有表现较为公允的西方媒体。

然而,昆明暴行的可怕和严重如此清晰明确,让人感觉对事件定性的争论几乎毫无必要。这个时刻,让人联想到的只有“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小布什让全世界表态,“每一个国家,无论在什么地方,现在都要做一个决定,是站在美国这一边,还是站在恐怖分子那一边(Every nation, in every region, now has a decision to make. Either you are with us, or you are with the terrorists)”。无差别袭击平民的恐怖分子是人类文明的癌症,不管他们是基于什么理由,都不能允许这种做法的存在,理应全世界共诛之。

在某种程度上,昆明恐怖袭击是比“911”还要恶劣的事件: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虽然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平民,但起码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作为美国象征的世贸双子塔和五角大楼。而昆明火车站并不具备这样象征性的意义,这让全国的民众都陷入恐惧之中。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更为恶劣的、无差别的“超限战”(没有任何限制,不择手段的战争)。

知名评论员杨锦麟总结了昆明事件标明的恐怖袭击五大新特点:第一,在袭击对象上,“疆独”恐怖主义已经从政府和警察为主,彻底转为针对无辜百姓;第二,在袭击地域上,“疆独”恐怖主义已经从新疆内部转向北京,进而向中国腹地扩散;第三,在内部组织架构上,“疆独”恐怖主义已经从过去的以宗族朋友圈为特点,发展为有组织、有策划、有预谋、有训练的现代恐怖犯罪;第四,在外部国际联系上,“疆独”恐怖主义也已由封闭式的简单暴力,演变为以国外东突势力和其它恐怖主义组织文武搭配的现代恐怖运动;第五,“疆独”恐怖袭击,正在由偶发转变为多发和频发。

应对这样的态势,必须各国展开协作,共同打击恐怖活动。正如利名璋呼吁的那样,如果这次昆明事件中方提出请求,美方应尽量协助。西方政府和媒体如果依然保持偏见,就应当让他们改变看法。

在反思问题根源之前,应聚焦于恐怖袭击本身

对于这次昆明惨案,有许多人已经开始追问问题的根源,反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极端分子的暴力恐怖行为。不少人认为一些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经济政策有待改进,也有人认为事件涉及外交,已经很难在本国框架内解决,要了解恐怖分子的诉求,要与分裂势力做长久和持续斗争的打算。

这些反思各有其道理,然而在当下,更应该聚焦于恐怖袭击本身,使民众免于即时的恐惧。正如一些对恐怖分子熟悉的论者指出,许多恐怖分子未必有什么主张或诉求,就仅仅是单纯的仇恨,参与者多为亲戚熟人,大都没受过像样的教育,愚昧残忍是其基本特征。对于这样的人,了解其诉求也许已经作用不大,研究各种根源可能一时半会也无济于事。在案件已经已经侦破的现在,最该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暴徒究竟是如何实施这么可怕的暴行,是否还有同伴,是否还有进一步的计划。并且,要切实加强执法部队的反恐能力,加强情报、出警方面的能力,民众也应充分吸取昆明事件的教训,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

当然,在谴责暴徒、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生者坚强的同时,亦应防止过激的表达。

如果说北京金水桥事件,还只是一场小型事件,昆明暴行则提醒你我,恐怖主义并不遥远,务必予以正视。

结语

著名评论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坦言,再来一场“911”,美国也许将再不复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同样,再来一场昆明式的暴力恐怖袭击,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也是不能承受的。恐怖主义,必须全民、全人类团结,彻底拔除。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查看所有评论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