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收益飙升是坏事吗

春节前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6%左右,而通过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工具,收益率更是能达到7%左右。这看起来是大好事,可也有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央视证券频道总编甚至喊出了“取缔余额宝”。这是咋回事呢? …[详细]

理财产品收益飙升的本质是贷款利率高企

银行缺钱,是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飙升的决定性原因

近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攀升近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攀升

在我国,存款利率是被政府限制死的,银行想提高存款利率来揽储是违规的。但是有一种叫“同业存款”的存款模式不受利率管制。比如,一家基金公司把钱存到银行,就叫同业存款,存款利率可以由基金公司和银行商定。

余额宝、理财通的运作模式就是吸纳公众资金,把资金交给基金公司,然后基金公司再存到银行,形成同业存款,借此吃银行的利息,最后转化为公众的收益。余额宝、理财通们之所以能凸显“无风险”特征,就是因为吸纳的资金最后变成了银行存款,当然“无风险”。

那么7%左右的高收益率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银行现在太缺钱了,对同业存款趋之若鹜,实际就是通过同业存款的模式绕开监管、高息揽储。其实早在余额宝、理财通出现之前,银行自己就发售过很多最终转化为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

银行缺钱,是因为现在贷款需求太强、出价太高

为什么银行还会缺钱呢?因为银行把钱都贷出去了,可门外还排着好长的队、愿意出10%以上的贷款利息和银行要求贷款。贷款利率这么高,导致银行即便以8%的利率吸纳同业存款,也还有2%以上的息差——也就是银行的赚头。

举个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例子。万科在2012年为满足旗下多个项目开发的需要,申请了金额为10亿元和20亿元的信托贷款,借款期限为2年,利率分别达10.6%和10.5%。也就是说,连万科这样的企业都要拿出如此高的利率来贷款,可见企业贷款需求之强、出价之高。在这种贷款利率高企的环境下,很多银行现在都不愿意做低风险但利率也低的个人房贷业务,因此才有近年房贷利率优惠纷纷取消的现象。

贷款利率高企会加剧贫富分化、阻碍企业发展

贷款利率拉升,会让富者更富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资产最多的10%家庭占全部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高达84.6%。而理财产品收益飙升会使这本就巨大的贫富差距再膨胀。

以今年初因为兑付危机闹得沸沸扬扬的“诚至金开1号”信托理财产品为例。这个2011年的理财产品300万元起售,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5%。这意味着,一个富裕人士拿出300万,三年后变成405万。而普通收入者买10万元起售的年化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三年后变成11.6万。三年时间两个人的资产差距从原来的290万变成了393.4万。

也就是说,利率越高,复利的扩散作用越明显,穷人的财产性收入膨胀速度远低于富人。

理财产品收益率提升背后是隐蔽的贫富分化加剧理财产品收益率提升背后是隐蔽的贫富分化加剧

贷款利率拉升,会让企业负担大幅度加重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利率就像地心引力,在高利率环境下企业获利很难。如今中国的高利率环境也引起了不少人对企业经营的担心。

著名企业家史玉柱在近期表示:“中国货币发行量这么大,但银行间拆借利率高企,贷款利率高高在上,实体经济负担太重。这问题不解决,实体经济好不了,中国经济会出问题。”

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则在21日发表《取缔余额宝!》,称:“当老百姓沾沾自喜于手机账户中又多了几块钱利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过,自己所在的企业融资成本正在面临大幅上涨的风险。这事跟你没关系吗?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机会已经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机会恐怕也会更加风雨飘摇。”

因此贷款利率应该降,但要抓住问题的症结

贷款利率高企与基建和房地产过热有重大关系,与理财工具无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撰文指出:“2013年社会融资需求与货币信贷供给之间存在明显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这其中还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即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通过信托和委托贷款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融资,推高了利率水平,更加重了上述供求失衡的状况。这是2013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基础性原因。”

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融资为什么推高了利率水平呢?《今日话题》曾在《钱荒为什么又来了》中有过详细地分析:地方政府的大拆大建、房地产的开发热潮吞没了天量资金,挤占了其它行业用钱的渠道。比如某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量投向包括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湘投控股、青岛公路建设集团、大连长兴岛港泰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比如最近传出违约风险的理财产品“中商财富·融典12、13、14期”,投向的是成都金牛区拆迁安置房工程项目、青白江区拆迁安置房工程项目、广安街子工业园区一级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偿还由区政府担保。

政府担保的融资项目收益率高达11%以上政府担保的融资项目收益率高达11%以上

所以本质上,就是政府主导的经济行为过于活跃,引起资金紧张。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中央货币政策的两难:如果不放开流动性,则贷款利率高企;如果放开流动性、向市场注入资金,则本就过热的基建、房地产会更热。

所以要解决贷款利率过高的问题,根子上还在于遏制政府主导的经济行为。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指出,要改变贷款需求太强的状态,主要是看三件事是否允许发生:一是关厂,地方政府允许一部分僵尸企业、过剩产能企业退出;二是下马,地方政府缓建或砍掉部分项目;三是违约,信用系统的刚性兑付突破。

靠取缔理财工具来降低贷款利率,是扬汤止沸,还会打击中低收入者

所以理财工具提供高收益率是结果不是原因,想靠“取缔余额宝”来降低贷款利率无异于扬汤止沸。即便没有余额宝、理财通们,银行也会在贷款需求的推动下想尽办法高息揽储。

只不过,银行因为渠道问题,更亲睐大资金。而互联网理财工具提供了低成本聚集零散资金的渠道,让中低收入者也可以享受到这场理财盛宴。

结语

理财产品收益飙升确实有问题,但不是理财工具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飙升不过是政府经济行为太过活跃的一种表征。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查看所有评论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刘彦伟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