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讹外籍男”事件的反思盲点

昨日,一组“外国小伙扶中国大妈反遭索赔”的照片在早间引发了“谴责大妈讹钱”的狂潮。而随着更多信息的曝光,舆论发生了反转,有人抨击媒体误导,有人抨击老外欺负人。究竟该怎样看呢? …[详细]

不能只盯着“是讹钱还是维权”

从已有信息来看,对事件不应简单定性

昨日早上,人们对此事进行评判的依据是一组照片及图片注明。照片上的大妈显得在“耍泼”,而外籍小伙显得非常委屈。图注非常具有倾向性,既没有提确实发生了碰撞,也没有提外籍小伙的粗口和主动推搡行为,纯粹地把大妈塑造为一个碰瓷者,而外国小伙则成了“扶老人”的又一个牺牲品。图片的冲击力、图注所描述现象的普遍程度,让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匆忙对图片进行了推荐,也让网友迅速发出了愤怒的声讨。

而随着监控视频、目击者拍摄视频的流出和各大媒体的进一步求证,事件的更多面貌浮现了出来。对于外籍小伙,目前可以确定的事项就有:无牌驾驶无证摩托车、直行道右拐、把人行横道上的大妈撞倒,在争执中用中文辱骂大妈,为夺回摩托对大妈进行推搡。由于这些事实在最初的组图和说明中都没有交代,因此不少网友现在把所有问题都归咎在外籍小伙身上,认为大妈不是讹钱,而是在正当维权。一些媒体也打出了“不是讹钱,而是撞人”的标题。

不过,这种看法可能依然有些片面。外籍小伙固然违背了众多交通法律撞人,但撞人之后的表现却未必全是他的不对。从视频来看,外籍小伙爆粗和推搡是在上衣口袋被大妈撕烂以后。有目击者称“一开始主动施救,态度挺好”,“一直努力想把大妈移到路边,但大妈并不愿意”,“当老外跟大妈说‘再不起来我就走了’时,大妈突然起身抱住老外大腿,同时撕扯老外的衣服”。从最后医院检查仅为“局部软组织肿胀”(相当于皮外伤)来看,大妈的应对确实有可能让目击者认定是在讹钱。…[详细]

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过于关注事情是否“丑恶”,而应关注事件的解决方式

网友之所以如此关注这则新闻,主要原因还是近期“扶老人被讹”的现象又有多发之势,人们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于是每当有这类报道时,人们都会对这种丑行谴责一番,尤其可能“丢人丢到外国人身上”的时候。在谴责“碰瓷”、“讹人”的同时,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是:未发生碰撞,大妈摔倒未受伤,小伙经过时扶起大妈,大妈客气道谢;发生碰撞,大妈受伤,小伙与大妈对伤情的认知一致,小伙送大妈到医院,并赔偿一定的医药费,数额双方均认可。

然而,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发生碰撞,但大妈和小伙对自身的伤情认识不一致,对赔偿的数额认识也不一致,于是就发生了纠纷。这与单纯的“碰瓷”并不一样,本不应赋予过多的道德判断。在这起事件中,外籍小伙固然应为碰撞负全责,但该赔偿多少,他并非没有为自己主张的权利。同理,大妈作为受害一方,在不确定自己受到多少内伤的情况下,也有主张更多赔偿的权利。理想的情况下,双方通过理性的举证和讨价还价来达成协议。然而很不幸,如同中国大多同类事件一般,这起事件同样是以很难看的过程来解决的。这种难看的过程,反过来使人们非得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实际上完全没必要。

问题究竟出在哪?

被忽略的反思盲点:大妈摔倒后的行为模式

“抱大腿”、“撕衣”、“抱车”,大妈们的下意识反应?

问题其实在于,在碰撞发生之后,双方尤其是大妈这一方的行为模式,明显是对对方持不信任态度的。虽然碰撞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全貌还不得而知,但大妈一方持不合作的态度差不多是可以肯定的。一场轻微交通事故,大妈不愿意移到路边,不愿意站起来,称之为“保护肇事现场”,这明显不是打算协商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要把事情闹大的态度。这或许不是为了讹钱,而很可能是因为认为这样能达到“尽量不吃亏”的效果。

在当下中国,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经常有“当事人横躺在道路中间”、“恶意拦车”、“不愿上救护车”等现象,让整个交通变得拥堵都在所不惜。

这实质上是一种“抗拒文明解决纠纷”的态度,不信任有友好协商解决的办法,甚或不知道有文明解决问题的方式。之所以“抱大腿”、“撕衣”、“抱车”,是源自于“丛林法则”般的生活经验。

两个行为模式如出一辙的案例

看看两个相似的案例,就可以理解这位大妈的做法,尤其是“死死抱住摩托车”这一点。

2011年10月,河南郑州一位老人酒后骑自行车,与一辆摩托车碰撞后在街头摔倒。这位老人摔倒后没有别的举动,就是紧紧地拽住摩托车的保护杆护杠,在摩托车主人早已下车的情况下,“坚决不松手”,就躺在马路上,引发拥堵和围观,并要求摩托车主赔偿。在周围他人的齐声谴责下,老人最后收了一百块钱离去。

2012年3月,江苏江阴一位男子夜间骑电动车在道路上与一骑三轮车的45岁女子发生碰擦,在碰擦之后女子就坐在马路上死活不肯起身,据交警分析女子此举也是为了争取在事故认定中处于有利地位。然而女子坐在马路上4分钟后,一辆公交车刹车不及,将女子碾死,酿成一起悲剧。

这两起事件中,河南老人与江阴女子的行为模式,是与北京这位大妈是如出一辙的,其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不相信文明解决问题的方式,所有人都会吃亏

拒绝文明解决问题方式的根本原因是对陌生人缺乏信任

传统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急剧进行,中国迅速地迈入“陌生人社会”,然而与西方以契约制度为基础的信任社会不同,许多研究者如马克斯韦伯这样的大家,认为中国人的信任是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面”的,对于他人,实际上普遍地不信任。在“陌生人社会”,这种信任就更难建立起来。社科院最新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2到3成信任陌生人。

然而,“文明解决纠纷”是需要信任作为基础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妈们会下意识地“抱大腿”、“抱车”,而不是友好协商解决问题。他们相信的是,自己要是“松手”了,那么对方可能就跑了,事实上这种可能性也的确存在。…[详细]

保险、良好的司法、先进的技术有助于让纠纷解决变得文明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文明解决纠纷”变得更普及呢?

首先一条路径是保险,提升所有人的安全感,降低纠纷所带来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往往车与车之间的纠纷要比人车之间的纠纷要轻,因为问题让保险公司给解决了。其次是严明公正的司法,当司法体系运作良好时,人们对陌生人的信任会大大提高,因为不守信将要付出高昂的法律成本,当交通事故的鉴定不存在偏袒或者草率认定时,死躺在路上不走的可能性也会小很多。最后是技术的提升,像摄像头技术普及后,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可以非常精确,不需要依靠“含泪鸣冤”或者“路人作证”就能得到公允的结果。

非得“有话不能好好说”?

《有话好好说》里葛优教育姜文《有话好好说》里葛优教育姜文

1997年张艺谋曾拍过一部荒诞喜剧《有话好好说》,讲述的是中国转型期间各种复杂人性冲突的如何解决,片中借葛优的口提出“以后不管碰上什么事,都不能使用暴力,有话好好说,不能不讲理”、“把书读一遍,懂了法,有了知识,处理问题也不一样”。16年过去,“有话不能好好说”的现象却依然突出,一个小碰撞就把一个路口堵一个小时,这只会让所有人都吃亏。

结语

一个轻微的摩托车与行人的碰撞,最后发展成堵塞交通1个多小时,警察协调,救护车出动,撕衣抱车,脏话连篇的事件,大量耗费社会资源,这真的没有必要。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查看所有评论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