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的作用还不够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那么,中国是否会迎来婴儿潮?这一政策究竟会对中国造成多大影响? …[详细]

实践证明,现代化对生育数量的影响已大于计生政策

现象一:双独家庭生育二胎意愿远低于预期

2011年年底,河南正式启动“双独二胎”政策,两年来,仅有600多个家庭生了第二个孩子,而此前的预测是,河南省每年将多出生1.8万人左右。

而全国各地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宁夏银川,“双独夫妻申请二胎寥寥无几”;在安徽合肥,“每年审批的双独二胎指标只有几例”……

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符合生二胎的家庭中,最终选择生二胎的只有10%。

现象二:农村的高压手段一旦减弱,生育率就开始反弹

一些农村地区生育意愿仍然很高一些农村地区生育意愿仍然很高

与双独家庭不愿生相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农村和偏远地区超生现象在近十年呈反弹之势。

而这种反弹,不是生育意愿的反弹——农村生二胎甚至多胎的意愿一直很强,而是实际生育率的反弹。因为在舆论长期批评以及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趋势下,过去那种“扒房牵牛”、“血流成河”的“镇压”超生手段式微,真实的生育意愿就转化成了实际的生育率。

而在这个过程中,计生政策并没有变,变的是超越“政策”的那些野蛮手段。

步入现代化的群体让生都不生、没步入的则挡都挡不住

中国的上述现象,与世界的普遍现象是一致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生育数量。韩国在1962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不断下降。韩国政府于1996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随后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然而生育率却不升反降,2005年降低到1.08的极度危险水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曾提倡“两个就够了”,全国生育率急剧下降,80年代时政策取消,并采取政策鼓励国人多生,然而生育率却依然降到了1.1左右。我国台湾地区目前也面对生育率低下的问题。

此外,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均采用鼓励生育政策,但生育率仍然很低,概因社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生育意愿低下。美国的人口虽然还在增长,但是现代化程度高的白人群体占人口比例一直缩减,目前已经不到人口总数50%,整体增长的主力军来自有色人种。

其实观察中国城市家庭就可以发现,现在的夫妻很重视个人生活质量,且不说追求个人事业这些大的方面,单看很多女性,对生育造成的体型体态变化都十分介意。甚至在个人生活质量的主导下,有不少城市青年倾向于单身或者丁克。现在的城市夫妻也很重视孩子的成长质量,像农村那样把孩子拴住夫妻就下地劳动的粗放式养育是不可想象的。

反观农村,“越穷越生”的情况还很严重。去年贵州毕节五个孩子闷死在垃圾桶里,背景是这些孩子的家庭属于中国极其贫困的那部分。可就是这样贫困的家庭,夫妻生起孩子来毫不含糊,超生严重。这些夫妻对孩子的养育质量非常不重视,多几个孩子似乎给他们的负担不重。

“单独二胎”的影响或无法扭转城市化大潮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单独家庭预计会主要出现在城市中,生育意愿不能过多期望

符合条件的城市人口最终选择生二胎的未必有调查的那么多符合条件的城市人口最终选择生二胎的未必有调查的那么多

我国已有约1.5亿独生子女,他们主要来自城镇家庭。而一般婚姻遵循“门当户对”,这些独生子女的婚配对象将以扎根在城市的青年为主,未来形成的家庭仍是城市家庭。

前面已经说过,城市家庭的生育意愿不高,这里不妨再细化一下:

城市养育一名孩子的成本几何呢?曾有媒体算过一笔生二胎的成本账。幼儿时,养育孩子成本主要是奶粉、尿不湿,一罐900克的奶粉价格在200-400元之间,每个月奶粉钱在1500元左右,尿不湿在500元左右,另外孩子的衣服等其余花销,每月支出应在2500元左右,这样一年就是3万多。等孩子开始上学,以全国平均水平来讲,幼儿园期间的花费总额1.8万,小学花费总额5万元,初中花费总额3万元,高中的花费总额是4万元,大学花费总额是9万元,硕士的花费总额是6.6万元,这样,学习生活费用总计29.4万元。 

社会学家徐安琪的调研报告《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显示,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达到25万元;到子女上大学再读研,则高达48万元。 “与其多生一个降低生活质量,还不如好好培养女儿呢。”一位满足生二胎条件的父亲如是说。

因此,中国已进入“生育成本约束驱动”的低生育率阶段(李建民《中国的生育革命》)。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另一方面,梳理30年来对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可知,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呈现出随年代发展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在80年代是以1、2孩为主,90年代以后则是以1孩为主。(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

因此,尽管“单独二胎”政策推出后,多家网站均做了你是否有意愿生二胎的调查,结果显示超五成的人选择愿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翟振武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称,调研显示,60%城市家庭愿生二胎。但有意愿生和真的生还是两回事,最终的结果或会低于预期。

在中国的城市化大潮下,整个社会步入低生育社会是很可能的

在这次“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卫计委官员的解读仍着重于强调计生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而没有分析城市化的影响,这是比较遗憾的。

而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迅猛推进,农村人口比例已不足一半,并且还在每年递减。这一趋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理应放到重要位置考量。未来我国步发达国家后尘,出现“让生都没人生”的低生育社会是很可能的。

若考虑城市化的影响,则计生政策还有更多改变空间

应尽量减少计生政策对平等权的冲击

“人生而平等”是普世倡导的价值,我国《宪法》也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条款。但是无论“双独二胎”还是“单独二胎”,与平等权都有抵触。

甲和乙两个人,一个是独生子女,一个是超生子女,看起来不同,但这个不同是其父辈造成的,如果有错,也该由其父辈来承担。以能否生二胎来区别对待二者,有“株连”惩罚一方的嫌疑。

在减少人口压力之上,还有更多值得追求的东西,平等权当然就是一个。今天考虑到城市化的影响,未来人口压力或没有那么大,这个时候没有必要以计生政策冲击平等权。

同样,“你情我愿”也是我们倡导的婚恋价值观,以计生政策影响人们的择偶观,也是对我们社会价值观的不良冲击。

还应未雨绸缪,考虑“鼓励生育”的问题

如果城市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大于预期,则不仅要考虑“放开二胎”的问题,还要考虑“鼓励二胎”。以帮助由于现实压力或生活问题而不愿生二胎的人,促成人口结构转型。

结语

“单独二胎”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利好政策。但涉及到每个人人生大事的生育问题,仅仅由政府部门“单边主义”的主导出台各种“政策”是不够的。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查看所有评论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刘彦伟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