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超级稻屡破世界纪录的冷思考

昨日,有消息称,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科学家,袁隆平团队的这一成果再次振奋了国人,许多网友都认为袁隆平应该获得诺贝尔奖。固然,超级稻打破产量纪录的成就十分可喜,不过农业技术发展到今天,过于强调产量,方向其实有些问题。 …[详细]

超级稻启动17年来实验产量屡破纪录,但对水稻实际产量作用有限

超级稻试验田屡屡打破产量记录,进度可喜

所谓超级稻,是指是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品种的新品种水稻。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人提出。1996年,由农业部立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的中国超级稻计划开始实施,2000年,超级杂交稻成功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2011年则实现了超过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昨日实现的988.1公斤新世界记录,已经非常接近2015年达到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

然而超级稻计划实行以来,全国稻谷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

袁隆平与超级稻袁隆平与超级稻

超级稻试验田屡屡打破产量记录,超级稻的推广工作也一直在进行。按理说,全国稻谷的产量应该有显著增加才对。但事实上,据中国统计年鉴,1990年全国稻谷产量就达到了18933万吨,然后在1997年达到20073万吨的高峰。但此后,在超级稻计划实行期间,全国稻谷产量却曾出现过显著下滑,2003年低至16065万吨,然后逐渐回升,到2011年,才重新回到了20000万吨的水平。到2012年时,稻谷连全国最大粮食作物的头衔也被玉米取代。

而且,稻谷的产量不仅总量没增加,就连单产的提升也非常有限。1995年水稻平均单产402公斤/亩,2009年为440公斤/亩,年均增幅仅为0.63%。在某些地区如广东,最近几年甚至出现了稻谷总产单产双双下跌的局面。同样实行了“超级玉米”计划的玉米行业也同样如此,李登海在2005年创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并保持至今,而全国玉米目前平均单产为350公斤/亩,与美国相比差了280多公斤/亩,2000-2009年年平均增幅只有0.4%。玉米之所以取代了稻谷的最大粮食作物的位置,是因为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水稻的种植面积则基本保持了稳定。

与常规稻比,超级稻亦未占据明显优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超级稻屡屡打破纪录不可靠,也并不是因为超级稻品种推广不利,而是因为,光有产量高的良种没有用,没有良田、良法以及栽种意愿,超级稻比起常规稻显示不出多大优势。2010年基于湖南、浙江两省565 户稻农的一份生产调查显示,超级稻在亩产量、抗性上优于常规稻,在亩净产值与纯利润上比常规稻略有优势,但由于超级稻的种植成本相对较高,其成本利润率却低于常规稻。超级稻的种植虽然能节省农药,但在种子、肥料、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却要大过常规稻。无怪乎有调查指出,近5年杂交稻(超级稻)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已陷入整体停滞、部分地区下滑的态势,对杂交稻“优势”的质疑也时常见诸报端。甚至有不少粮食专家认为超级稻比起常规稻根本没有优势,“叫板”袁隆平。

强调杂交水稻产量屡破世界记录,掩盖了中国杂交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业是商业行为,产量不是一切,经济效益更重要

或许有不少网友感到难以理解,不是总有人宣传粮食危机吗?不是非洲很多国家还在闹饥荒吗?国家不是极为重视粮食安全吗?不是粮食收购价已经提高了很多吗?在有超级稻的条件下,怎么还不想办法增加产量呢?

这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误解。所谓粮食危机,从来不是指世界粮食的产量无法满足全人类的需求,事实上最近许多年全世界的粮食储备、供应、消费总量都保持了稳定。世界粮农组织明确指出“地球上有足够的食物供应给大家”,粮食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数以百万计的穷人没有钱来购买食物,说到底,是分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范畴,是一种商业行为,不仅看产量,更得看经济效益。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谷贱伤农,如果生产太多的粮食,人们根本吃不完,那粮食的价格自然会降低,卖不出去反而成为损失。广东之所以会出现稻谷产量下降,就是因为以广东的气候条件,虽然可以生产大量稻谷,但广东稻谷本身竞争力有限,种得越多效益越低。种粮收益完全比不上打工,种地的大多是老年农民,对水稻的管理非常粗放。在这种情况下,超级稻没有太大市场就很能够理解了。

美国杂交玉米靠先进的性能,而不是靠产量占领中国市场

美国来的“先玉335”曾横扫中国市场美国来的“先玉335”曾横扫中国市场

与超级杂交稻在市场的无力相对,不妨看看美国杂交玉米如何占领中国市场。2010年,国内某媒体曾报道过一种从美国引进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先玉335”在山西等地引发了“大量动物死亡”,后来证明,动物死亡是完全不存在的,“先玉335”也并不是转基因玉米,而是杂交玉米。这起事件引发了很多关注,原因是“先玉335”当年非常迅速地占领了中国东北市场——以吉林省为例,“先玉335”2008年种植面积为200万亩左右,2009年为700万亩左右,而2010年已达到近2000万亩,占吉林省玉米实际播种面积的40%,成为吉林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而国内种业公司的份额却在逐年萎缩,大概每年能递减15%左右。

“先玉335”靠的是什么占领中国市场的呢?不是因为其单位产量最高,而是在于其性能优良。先玉335对茎腐病、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有一定抗性,最重要是有一个独特优势——籽粒脱水快,收割后很快干燥,这就解决了粮食收购商以往最头疼的易发霉、难储运问题,以至于收购时每公斤情愿多出几分钱。

美国产的“先玉335”之所以能够有效占领市场,关键在于其商业化育种的体系,市场化的研发模式,科研团队为销售团队服务,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而中国的“超级稻”、“超级玉米”研发体制,培育新品种的技术人员、设备和研发资金大都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科研院所里,科技人员更注重科研成果,而不关心能否带来市场效益。

中国水稻以后的方向,不该只注重产量而应更重视性能,在世界市场被认可

如前所述,光有高产量,如果没有好的经济效益,市场是无法认可超级稻的。但按超级稻最初的定义,本身并不是只针对“超高产量”,而是包括对品质和抗性等因素的要求的。然而,袁隆平在特殊年代的就为杂交稻戴上的“产量光环”,使得媒体、民众往往只关心产量,对超级稻的品质、性能等方面知之甚少。事实上,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平常吃的米饭是超级稻还是常规稻。

从市场的角度评价,中国稻米品质整体仍然较差,还不能满足大中城市居民对优质大为主的需求。目前我国尤其是南方水稻生产,高档优质米品种奇缺,限制了优质大米品牌的创建。此外,我国大米加工水平普遍较低,规格不全,包装也不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近年来,中国稻米的出口比起十年前,处于萎缩的状态,而且依赖于少数国家。比起泰国香米等国际品牌,影响力、价格都相去甚远。

当超级稻不再以试验田的产量在新闻中出现,而是作为叫得响的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在人们的餐桌上出现,超级稻才算是真正成功了。

结语

今年初,印度曾传出过亩产3000斤水稻的消息,这一度让不少中国人感到很紧张,袁隆平还亲自出面指称这是假消息。当然,水稻亩产纪录属于中国是好事。但现在早已不是上世纪70年代,人们不仅需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产量最高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人了。

新闻立场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本期评价

查看所有评论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丁阳
+收听
提问

同步:

还能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