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谋臣荀彧真的是病死的吗?

[摘要]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生死对峙的时候,荀彧又被曹操留下来镇守许都。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是曹操最好的资产,也是曹操最大的羁绊。许多名士纷纷冲着汉室的黄金招牌,来到许昌为大汉朝廷效力。当时的汉献帝刘协虽然名义上是大汉天子,实际上却只是一个吉祥物。那些投奔大汉朝廷的名士,虽然名义上是为朝廷效力,实际上是在为曹操集团干活。这些一心向汉却不得不为曹操干活的名士,有四大领袖人物,分别是荀彧、崔琰、毛玠、孔融。

荀彧出身名门望族,乃父乃祖世食汉禄,他也年纪轻轻就被举荐出来当官。汉末大乱,董卓谋乱。荀彧见汉室将倾,就想在乱世之寻找一位英雄辅政,希望借这位英雄的手完成光复汉室的伟大事业。荀彧先是投靠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希望袁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只可惜,袁绍志大才疏。荀彧看出袁绍难成大事,就离开袁本初,投奔当时实力还很弱小的曹阿瞒。

曹操得到荀彧之后,那是如获至宝,他对荀彧礼遇有加。曹操对荀彧言听计从,每次曹操出征的时候,总是把大后方交给荀彧镇守。比如曹操东征陶谦的时候,后方就是交给荀彧和夏侯惇镇守。曹操击败吕布,夺回兖州之后,毛玠给曹操提出了著名的战略规划“奉天子以讨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荀彧也非常积极撺掇曹操采用毛玠的计谋,曹操听了毛玠和荀彧的话,迎奉汉献帝来到许昌。

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生死对峙的时候,荀彧又被曹操留下来镇守许都。荀彧镇守后方,把粮草补给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曹操与袁绍对峙,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后方的荀彧写了封信,信里的意思是我实在撑不住,想撤退固守许都了。荀彧回了一封信,劝曹操排除万难,坚持坚持再坚持,再苦再累再难也必须顶住。曹操听了荀彧的话,坚持到底,才有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荀彧对曹操集团有大功,曹操为了报答荀彧,也为了拉拢荀彧,就把自己的女儿曹氏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此事典出《三国志》语“太祖以女妻彧长子惲,后称安阳公主。”曹操把女儿嫁给了荀彧儿子,荀彧和曹操就是亲家了。曹操与荀彧,本来就是上下级加朋友的关系,曹操与荀彧结为亲家之后,又给了荀彧二千户食邑。曹操这么不惜血本拉拢荀彧,是想让荀彧支持他进魏公之位。

曹操把汉献帝迎来许昌之后,把汉献帝当成了吉祥物,然后自己把持大汉权柄,干了许多不臣之事。曹操杀贵妃,诛伏皇后家族,弄死了汉献帝的皇子,这些都是人臣不该做的事情。毛玠和荀彧的规划“奉天子以讨不臣”,曹操实际操作却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对于曹操的做派,虽然有所不满,却也还能忍受。曹操要进魏公之位,就要建立魏国社稷,这就是国中之国了。荀彧不能忍受在大汉朝社稷之外还有一个魏国社稷,所以他坚决反对亲家公曹操进魏公之位。

荀彧是士族领袖,他身边有一大批忠汉派世家大族子弟支持,曹操要进魏公之位,要建立魏国社稷,就必须搞定荀彧。荀彧二字念寻御,不念狗货,荀彧也确实不是见利忘义的狗货。曹操用女儿和高官厚禄都无法让荀彧支持他建立魏国社稷,他没办法获得荀彧的支持,就只能让荀彧闭嘴,让荀彧闭嘴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荀彧去死。

正史上的荀彧,确实在曹操进魏公之位的前夕,不明不白死了。《三国志》的说法是“以忧薨,时年五十”。翻译成白话就是“敬侯荀彧,因为曹操要建立魏国社稷,他无力阻止,在自责与忧愤之中病故了,享年五十岁。”《三国志》是正史,它说荀彧是病死了,结果相信的人不多,因为《裴松之注三国志》有一条记载荀彧的死法,更让人们觉得信服。

《裴松之注三国志》记载荀彧的死法,出自《魏氏春秋》,原文是“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把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说:“曹操赏赐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之后发现食盒是空的。荀彧明白了曹操要他自尽的意思,就喝下了毒酒,以自尽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对比《三国志》和《魏氏春秋》关于荀彧死法的记载,笔者更加倾向于相信荀彧食盒自尽之说。曹操是不想杀不敢杀又不得不杀了荀彧,他不能让荀彧活着,又不能杀了荀彧,只能暗示荀彧自尽。荀彧不能屈服于曹操,又为了保全子孙,只得喝毒酒自尽。这样的说法,更加符合当时的情境,更加让人信服。

在荀彧死后,曹操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魏公之位,建立了魏国社稷。曹操对外宣传,荀彧是病死的。曹操给了荀彧一个美谥曰“敬”,给了荀彧一个“太尉”的追封,给了荀彧的后人荣华富贵。荀彧是一个极致的理想主义者,只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荀彧为理想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参考书目:《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

版权声明:本人已和版权公司签约,未经授权转载者,本人将委托版权公司投诉维权。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