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耽误的海军:晚清长江水师为何迅速衰落

最新文章一枚明粉路过蜻蜓2018-03-02 14:44
0

[摘要]虽然曾国藩湘军水师在湖北的长江江面战绩显著,但毕竟只有这一支水师,不敷调用。

随着水师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的重要性的增强,清廷与地方实力集团对湘军水师控制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清廷极其关注湘军水师之走向,企图用政治手段有效掌控它,使之既能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又不会演变为危害清王朝统治的异变力量,同时利用它来重建由中央控制的新的经制水师,长江水师的筹建遂缘于此。

1.发端于胡林翼 成议于官文

咸丰六、七年( 1856—1857 年),清廷与太平天国在两湖、皖赣一带战事激烈,水师作用日显凸显。

虽然曾国藩湘军水师在湖北的长江江面战绩显著,但毕竟只有这一支水师,不敷调用。

此时湖北巡抚胡林翼,从当时战局出发,认为“武汉之必设重镇无疑矣”,地缘战略的需要,使他渴望拥有一支水师以拱卫这一战略要地,而且他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还逐步培养了鲍超等一批水师将领。他在咸丰六年十二月初三日(1856年12月29日)上奏“请于武、汉设陆师八千人,水师二千人”,正式提出在湖北江面另建一支自己控制的水师的构想。

胡林翼的这一要求,被当时清廷的亲信、湖广总督官文所利用。官文在胡林翼奏折的基础上,趁机奏请设立经制长江水师,以迎合清廷控制水师的意图。《清史列传》记载:“先是,武、汉克复,官文即奏请抽撤陆营官兵,设立长江水师,派镇协一员专领”,清廷打击湘军水师、夺取水师控制权的意图早已有之,咸丰同意了官文奏折中的建议。

2.掌控水师,朝廷与淮军集团展开较量

咸丰十一年(186年),清廷决心重新启动长江水师筹建工作,既然另起炉灶建立直属中央掌控的长江水师是为了打击湘军水师、夺取水师控制权,因此也就必须削弱打破曾国藩及其嫡系控制水师的局面。其统领“杨载福、彭玉麟,经曾国藩拔识于风尘……,水师将弁,皆其旧部”,二人的人事去留就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

于是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日(1861年4月29日),清廷任命彭玉麟为广东按察使,并催促他立即北上陛见后赴任。但当时安徽、江西一带对太平军的战事吃紧,为稳定和控制湘军水师的需要,不待征询彭玉麟的意见,在接到彭玉麟报擢任粤臬的信后,即以专断的作风,决定代彭玉麟奏请缓赴新任。清廷考虑到战局需要,七月初四日发出上谕,同意曾国藩请求“广东按察使篆务,著劳崇光、耆龄派员署理”。

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1861年10月2日),胡林翼因病开缺后,湖广总督官文奏以安徽巡抚李续宜调补湖北巡抚,同时奏请将“彭玉麟……升署安徽巡抚”,企图同时调控李续宜陆师和彭玉麟水师,他在九月十四日给曾国潢的家书中说,“闻官帅奏请以希庵实授鄂抚,并力保雪琴为皖抚,想朝廷亦必俯从所请。其办事合手可喜;其党类太盛,为众所指目,亦殊可惧”。一则合手可喜一则党类太盛,曾国藩将当时利弊两方面的考虑和盘托出。而对另一湘军水师统领杨岳斌(杨载福)。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已近结束,清廷再次发动攻势,先是于四月二十三日任命杨岳斌以福建水师提督督办赣皖军务,接着在五月六日任命杨为陕甘总督。表面上是大大提升其职务,实际上是将其调离湘军水师。

3.在兜兜转转中一拖再拖

鉴于双方对长江水师控制权的激烈争夺,而现有水师基本可以支撑战局,因此,清廷和湘军集团都作出妥协,暂时放缓建设长江水师的步伐,到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兵部咨文还称,“长江所设各缺,均未奏补有人”,同治八年( 1869年),在长江水师筹建中作用重大的彭玉麟回籍补行守制,“于本年正月十五日交卸军符,归黄翼升统理长江事务,布置一切。”但是,黄翼升后来的工作却令清廷大失所望。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奉调剿捻,与水师日见疏离。同治八年(1869年),彭玉麟回籍守制养病,长江水师基本上由黄翼升自行统领,由于长期无作战任务,黄翼升又“驭军不严”,短短三五年,水师风气日渐败坏,军纪不严、操练松懈,朝野议论、弹劾不断。最终长江水师因体制问题,在晚清腐化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迅速衰弱……

参考文献:

邱涛:《论清廷与湘军集团的筹建长江水师之争》载于《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4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