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三次任性,让太平军走向灭亡

[摘要]既然在天下人面前宣称自己是大明王朝的后裔,那就需要用实际行动表示一下。

自古以来,很多人因为任性,执意去做某些事情,而到头来碰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

太平天国的建立者洪秀全,就是一个任性的领导者。

为此,太平军一连多次损兵折将,以至于实力大损,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洪秀全的三次任性行为。

【一、执意孤军北伐】

据《清史稿·洪秀全传》记载,洪秀全在攻占南京后,手中拥有六十多万精兵,可谓是兵多将广、兵强马壮(秀全既破金陵,遂建伪都,拥精兵六十馀万)。

而在正式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拜朱元璋的明孝陵,并且宣称自己是大明王朝的后裔(称明代后嗣,首谒明太祖陵)。

既然在天下人面前宣称自己是大明王朝的后裔,那就需要用实际行动表示一下。

经过和东王杨秀清商议,洪秀全决定派遣部分人马北伐,直捣清王朝的老巢——京城。

此时,太平军的势力范围还非常的有限,就连南京周围的几个省份,还没有被自己所掌握。

所以,太平军的著名将领罗大纲便建议,希望可以在占领南方九省、无后顾之忧后,再专心北伐(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

不然,虽然太平军现在兵多将广,也经不住四面开花般的军事行动,迟早会吃不消的。

而且,只派出一支孤军北伐的话,后勤保障就是一个大问题——万一粮草不足、或者被清军的优势兵力所围困,都会对这支孤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

然而,对于罗大纲的建议,杨秀清和洪秀全都没有听从。

最终,洪秀全、杨秀清选择了能征善战的四位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曾立昌,率军北伐。

这四位,不仅是太平军的主要军事将领,而且还都是太平天国的丞相(遣伪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曾立昌率众北上)。

临行之时,洪秀全还劝诫他们,不要贪恋沿途的城池,要全速前进,争取早日拿下京城(秀全诏之曰:“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

咸丰三年正月,太平军的北伐军正式出征。

果然,不久后北伐军就遇到了粮草短缺、士兵减员和缺少外援等严重问题。

咸丰五年四月,孤军奋战两年多后,林凤祥、李开芳等北伐军将领,先后死在了清军悍将僧格林沁的手中。

最终,太平军的北伐军全军覆没,洪秀全占领清王朝都城的计划,也就此宣告失败。

北伐军的全军覆没,不仅让太平军失去了数万精锐人马,更是损失了像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这样杰出的军事将领,可谓是损失惨重。

【二、诛杀杨秀清党羽】

大家都知道,洪秀全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国的时候,曾经册封了著名的“开国五王”——也就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从那之后,不管是太平军前往南京的路上,还是定都南京后,军事上的事情,洪秀全全部都委托给了东王杨秀清,自己大多数时间只是简单的过问一下而已(以秀清为东王,军事皆取决)。

可以说,此时的洪秀全,对于杨秀清是相当的信任。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清王朝内部一片哗然。

自然,清王朝是不允许这样一个政权存在的。

于是,清廷不断增派人马前去围剿太平军,这才有了后来对太平天国构成巨大威胁的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尤其是驻扎在明孝陵地区的清军“江南大营”——由于和南京城近在咫尺,它的存在,让洪秀全等人晚上都不敢睡个安稳觉。

咸丰六年五月,杨秀清经过精心谋划,联合驻守在南京周围城镇的太平军其他将领,对此时粮草短缺、兵力不足、士气低下的清军“江南大营”发动了突袭,彻底打垮了“江南大营”,解了南京城多年来的威胁。

不久后,立下赫赫战功的杨秀清,在部下的吹捧下,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了。

不曾想,后来他竟然有了想要取代洪秀全的想法,并且还曾胁迫过洪秀全到他的府上一叙(秀清自以为功莫与京,阴谋自立,胁秀全过其宅)。

期间,杨秀清还让自己的众多部下齐声高呼“万岁”。

洪秀全知道,这是杨秀清在利用自己,来让他本人享受一下被部下呼喊“万岁”的乐趣;

是杨秀清让自己尽快退位、让贤,给自己所释放出的信号。

但洪秀全也是经历过生死和大风大浪的人,没有被杨秀清的威胁所吓倒。

于是,他联合北王韦昌辉,让和杨秀清有矛盾的韦昌辉,成功刺杀了杨秀清(昌辉出不意,拔佩刀刺之,洞胸而死)。

其实,包括石达开在内的很多人,都清楚杨秀清的部下之中,真正想要跟随他一起谋反的人,并不多。

大多数人,都是被杨秀清所胁迫的。

但洪秀全为了斩草除根,坚持让韦昌辉处死杨秀清的所有部下。

为此,双方的势力在南京城内展开了多日的厮杀。

最终,杨秀清部下近三万将士,全部命丧韦昌辉的屠刀之下(东党殆尽,前后死者近三万人)。

这次内斗,并没有就此结束——后来,韦昌辉因为不服前来劝说的石达开,不仅赶走了石达开,并且还诛杀了石达开一家老小(达开縋城走宁国,昌辉悉杀其母妻子女)。

不久后,韦昌辉又因为洪秀全责备他不应该对石达开家人大开杀戒,而率兵围攻洪秀全的天王府(秀全责以太过,昌辉负诛秀清功大,不服,率其党围攻伪天王府)。

最终,韦昌辉兵败被俘,死在了洪秀全的手中。

而返回南京之后的石达开,又因为洪秀全的猜忌而出走,彻底离开了洪秀全。

就这样,因为洪秀全执意要对杨秀清的部下斩草除根,最终演变成如今这副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场内乱,让太平军仅存的“开国五王”中的三人,两人被杀、一人出走,兵力损失近十万。

这场内乱,严重消弱了太平军的势力。

【三、就是饿死,也不离开南京城】

经过上面两次折腾之后,太平军真正有军事才能的主将,已经所剩无几。

为了让太平天国和太平军维持下去,洪秀全大胆启用青年将领李秀成和陈玉成。

这两人也没有辜负洪秀全的期望——尤其是李秀成。

如果不是李秀成出众的军事才能,太平天国也不会有后面长达八年的历史。

七年后的同治三年正月,经过多年的较量后,李秀成明显感觉到如今太平军的力量,无法与清廷相抗衡。

毕竟,自己这方的地盘远不如清廷之大。在粮草、钱财和兵源补充方面,都无法和清廷相比。

此时,太平军苦守多年的苏州、常州、无锡等军事重镇,都已经被清军所收复。

如今的南京城,已经如同一座孤城。

如果继续苦守下去,很可能会在不久的某一天,被拥有优势兵力的清军所攻克。

而且,此时城内太平军还面临着另外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那就是粮草不足。

大家知道,在我国古代,很多士兵之所以参军,就是为了填饱肚子。

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这支军队绝对士气低下,甚至还会出现士兵哗变、逃跑的可能性——毕竟,饿着肚子还愿意厮杀的士兵,为数不多。

杨秀清之所以能够大败清军的“江南大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于是,刚刚从苏州撤离出来的李秀成,带领少数人马冒死突破清军的封锁,进入南京城内,劝说洪秀全弃城,另寻他处安身,今后再图东山再起(秀成入江宁说秀全出走)。

但是,洪秀全已经在自己的天王府中享受了十一年的荣华富贵,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那种四处漂泊、风餐露宿的事情,自己是实在不愿意再经历了。

所以,他决意死守南京城,自己就是吃草,也不离开南京城(秀全曰:“食天生甜露,自能救饥”。甜露,杂草也)。

既然领导人不愿意走,那做为部下的李秀成,也只好想尽办法先解决掉南京城内粮草短缺的问题(秀成忧粮食不继,遣党百计偷运)。

毕竟,只有先让城内的士兵和百姓填饱肚子,稳定住军心和民心,才能让他们尽力为洪秀全效力。

随后,李秀成先后组织了几批百姓和数千士兵,冒死向被围困的南京城内运送粮食。

然而,南京城内的情况,也早已经被清军所了解。

自然,清军是不会让李秀成的行动顺利完成的。

于是,李秀成费尽心机所组织的多次运粮行为,都被清军所发现、拦截(国荃约杨岳斌水陆巡逻,遇奸民运米入城,辄夺之)。

最终,李秀成不仅没有成功运进南京城内一粒粮食,反而还损兵折将,折损了不少人马(秀成遣李士贵率党数千出太平门赴句容接粮入城,伏兵要之,寇弃粮走。)

就这样,洪秀全的第三次任性,给原本就已经兵力不足的太平军,造成了雪上加霜的危害。

通过上述三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如果洪秀全是一位有着深谋远虑的首领,而不是一味任性的领导人,太平天国或许可以走的更加长远。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所有的假设也只是假设而已,谁都改变不了既定的历史事实。

参考史料:《清史稿·洪秀全传》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